:::
戲劇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家姓戲
推薦本活動 ..... 推薦本活動
【總評分 ..... (1次評分)
隨著臺灣1970年代後的經濟起飛、都市改造,大多數原本在廟前尚稱寬廣的看戲空間,也開始被切割、盤據,素來廟內神祇舉目便可看到人們誠心祈福還願的戲劇獻演,但現在,頭不能轉的神明,不得不以斜眼或駕雲凌空才能看得到戲,因為廟宇前方能夠保留適宜演劇空間的,實在不多,而臺北大龍峒的保安宮正是這立地優良的少數。

每年農曆三月,隨著保安宮家姓戲的開展,愛戲的觀眾、寫作業的學生、慕名而來的觀光客……,便會在此相聚。原先「家姓戲」是由各姓氏宗親組織請戲,但由於保安宮附近遷出的居民不少,組織勢力減弱,因而便由廟方出面邀請、甄選劇團,以延續「家姓戲」的傳統。不同於臺中南屯萬和宮的家姓戲多由同一戲班擔綱,保安宮則讓各家輪番上場,隱然有較勁、拼場的味道。

農曆3月5日(4月14日)下午打頭陣的,依舊是獲選為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的「漢陽」。早年民間請戲以隆重為量,「北管戲」(亂彈戲)是老一輩口中的最適宜敬神的「大戲」,其樂聲激昂熱烈、動人心弦,故事有歷史大戲,也有家庭倫理。這次的《太平橋》講五代時期朱溫計殺李克用,史敬思保主殉職,《大登殿》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薛平貴、王寶釧故事。該團近年努力培養前、後場藝生,也是華人地區目前唯一常態演出臺灣亂彈戲的劇團,亟需要大家的支持與指教。

歌仔戲職業劇團的參與者來自臺灣北中南,有尚和、勝秋、宏聲、民權、蘭陽、一心、明珠、鴻明、秀琴等,學校和社團則包含員林家商戲曲社、北市社教館青年團、臺灣戲曲學院和保安宮的杏壇歌仔戲班。布袋戲則有真雲林閣掌中劇團與臺北木偶劇團。為慶祝保生大帝吳夲農曆3月15日(4月24日)聖誕,薪傳歌仔戲劇團將演出《保生大帝》,次日「真雲林閣」將演《大道公降鼠王》。農曆3月28日(5月7日)壓軸,吳氏宗親請到臺北素享盛譽的陳美雲歌劇團,搬演《攀枝淚》。

保安宮家姓戲連結網址
http://www.baoan.org.tw/asp/News/news1.asp?newsID=384
回最上方
作者圖像
簡秀珍
Hsiu-Jen Jian

臺灣宜蘭人,巴黎第七大學遠東研究所博士,曾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現為同校傳統音樂系副教授,出版有《環境、表演與審美—蘭陽地區清代到一九六○年代的表演活動》、《臺灣偶戲走向世界舞臺─班任旅東遊記 》(與蔡紫珊合著)、《臺中縣藝文志─表演藝術 》與散篇論文、評論等。 近年研究重點在北管戲曲、日治時期戲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的存續等。喜歡旅行、田野調查、訪談與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