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夏季公演《北方來的霧靄—營造大師》
推薦本活動 ..... 推薦本活動
【總評分 ..... (79次評分)

北方來的霧靄——營造大師

(圖片來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提供)

 

中華民國建立初始,國基未固,1919年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軟弱無能的態度,使外國列強仍視其領土為砧上肉,任意處分。傳回國內,引起北京青年、民眾於54日大舉示威抗議。在此前後影響的「五四運動」中,大量的西方著作翻譯為中文,其中也包含「寫實主義之父」、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的作品。

19186月,胡適編輯的《新青年》以「易卜生專號」出刊,他翻譯了《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1879),並相當推崇易卜生對家庭、宗教、法律、道德舊習的批評。映照著中國彼時半舊未新的社會,《玩偶之家》裡的女主角娜拉,為了醫治丈夫的病,決定偽造臨終父親的簽名借款。然而這一切為丈夫知悉後,換得的竟是辱罵!當指控娜拉的罪證消失後,丈夫馬上若無其事地重將妻子視為寵物,但娜拉已看清一切,決定離家。娜拉從家庭出走的轟然巨響,使易卜生飽受批評。這類批評社會制度與人性虛偽的劇作還有《群鬼》(Ghosts1881)、《人民公敵》(An Enemy of the People1882)等為人熟知。

發現學院裡經常研讀的易卜生劇作,在臺灣教育劇場中卻搬演有限,導演黃建業老師決定與學生一同透過此劇,重探編劇家的心靈世界。

《營造大師》(The Master Builder, 1892)是易卜生晚年象徵意味濃厚的作品,完成當時,他已從旅居二十餘年的義大利重返故鄉奧斯陸,如同《營造大師》中的男主角索爾尼斯,是被世人肯定的翹楚。

全劇共有三幕,從索爾尼斯刻意壓抑事務所的後進瑞格納開始,到神秘女孩希爾達出現,勸說索爾尼斯不再阻止瑞格納離去。索爾尼斯為了彌補舊宅火災,兩個孩子喪命後不諧的夫妻關係,為妻子蓋了一棟有尖塔的房子。在希爾達的蠱惑下,他不顧自己昏眩的毛病,登上高塔,最後在眾人的尖叫中失足摔死。據相關資料顯示,這齣戲的創作與易卜生桑榆晚景時,遇到一些少艾女子波盪他的心湖,不無關係。

從批判社會到審視自我,再偉大革命家最終還是要面對慾望帶來的考驗。

回最上方
作者圖像
簡秀珍
Hsiu-Jen Jian

臺灣宜蘭人,巴黎第七大學遠東研究所博士,曾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現為同校傳統音樂系副教授,出版有《環境、表演與審美—蘭陽地區清代到一九六○年代的表演活動》、《臺灣偶戲走向世界舞臺─班任旅東遊記 》(與蔡紫珊合著)、《臺中縣藝文志─表演藝術 》與散篇論文、評論等。 近年研究重點在北管戲曲、日治時期戲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的存續等。喜歡旅行、田野調查、訪談與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