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社群

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社群
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是 一支由工人及工會組織者所成立的工人樂隊,在ICLE(Informational Center of Labor Education,台灣勞工教育資訊發展中心)及工委會(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的協助下,成立於1996年。黑手那卡西作為以音樂介入社會運動 (social movement)的樂團,歌曲所承載或再現的社會運動意涵是黑手獨特於主流╱非主流樂團所在。
取得工人階級、弱勢者的文化權力
黑手那卡西體認,底層勞動人民因著教育機會及生活環境限制的緣故,往往被剝奪了掌握音樂、藝術等文化工具的權力。而社會上諸如流行音樂、藝術文化等種種文 化表達形式,大都為服務中上階層而產製,而亟需擁有發聲工具的勞動階層,反而僅能由卡拉OK、流行音樂的片斷中,找到表達情感的隻字片語。為奪回工人階級 與底層弱勢者發聲權利,黑手那卡西以進行工人群眾的音樂、文化教育工作帷幕標,協助工人與弱勢者用自己的語言,唱出自己的心聲。因此,黑手那卡西不僅是 「為運動而服務」的樂隊,更努力在音樂與運動的實踐中,嘗試集體創作的可能,與群眾一起形塑真正屬於工人階級、弱勢者、艱苦人的文化。
文化協作、集體創作:工人/弱勢者的主體發聲
黑手過去十幾年來累積的文化協同創作方法,是黑手音樂與社會實踐結合所展現的文化抵抗(culture resistance)。協同指涉相互投入為共同目標努力的「對等關係」,並非「擁有專業權威者」與「缺乏條件者」的「上下關係」。文化協作,是具體社會 運動與組織的文化鬥爭,展現在歌曲、音樂生產關係和發生過程上,就是「集體創作」,包括抗爭現場主流歌曲的挪用與改編、經過集體討論的創作歌曲、以及團員 對於彼此音樂風格的鬥爭與對話。文化協作亦是音樂操作能力的教學對話過程,如工人吉他工作坊、練習團,目的便為使工人、弱勢者得以掌握基本的彈唱發聲能 力。
黑手的文化協作之所以特別被提出,是因為黑手協同工人、弱勢者的「主體發聲」,有特殊且重要的價值。黑手的文化生產並非專業者使用精練的社會分析、 文獻、詩詞、演講、音樂等方式所表達的高雅文化,而是一些稍具文化資本的大學生,與蘊含豐富文化內涵卻缺乏文化資本的工人們,協同創作與展演出的文化。從 關廠抗爭現場、到集體創作、再到工傷音樂工作坊,從工人吉他班,到練習團,在黑手那卡西的創作和演出中,清楚看到工人、弱勢者的主體,在文化協作的關係中 更有機會出現、發聲。
演出紀錄
300場以上社會運動場合演出:包括本地勞工、性別弱勢、工作傷害、外籍移工、環保、樂生療養院、反戰、921災區、無住屋…等運動之集會/遊行/勞工教育場合藉由歌唱凝聚情感/意識、增進力量。
50場以上於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社團演出。包括台大、政大、成大、輔大、世新、淡江、南台科大、樹德、真理大學…等校。
50場於各大pub、獨立書店、音樂季表演。如地下社會、河岸流言、The Wall、柏夏瓦;獨立書店嘉義洪雅書坊、東海和平咖啡館演出;亦參與2005-2006年野台開唱演出。並於2007年8月舉辦黑手那卡西11週年演唱會。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