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對話

對話
湯皇珍堅持自己的公共藝術理念必須建立在空間的活化,真正在生活的路徑與活動中啟作用。這次參與公共藝術設置,改變「牆」的概念,翻轉空間命題是重要動機。
「對話」的設置,不是川堂盡頭擋住去路的一堵牆,而是被陽光、堂風所穿透、視覺可穿越的活動雙立面,可以雙面、雙向、雙層觀視;為什麼會在穿行時被吸引駐足流連,因為這是一處動易、幻化可以參與改變的空間,一個因為我們使用而引發不同身心感受的活躍之地。
這是一個學校,透過這個公共裝置,藝術進入學校。對湯皇珍而言,公共藝術不是一旦設置後永遠不得動彈的「作品」,設置在公共場域更不只是貫徹藝術家本身的美感意志,公共藝術必需有機,是生活軌跡中的實質催化劑。這個「對話」裝置將從最基本也為複雜得藝術感知啟動一點、線、面、色、聲音與身體進行持續的對話,發生在設置這個「對話」裝置的藝術家以及設置後使用這個「對話」裝置的師生。他們永遠有機會在藝術教育的創性下,不斷與此裝置對話,進行改變,使「對話」成為空間所以敏感的原因。
聽到蓬萊國小,第一個閃進的腦海引領懷古想像的句子是: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緲間--「對話」的內在紋理是一則交響曲,始於藝術元素持續的變動與和諧,透過人的創性以及環境的互滲得以完成。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