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
本會所在位址於國姓鄉福龜村,國姓昔時為山胞聚居之地,森林密佈,無人開墾,傳說鄭成功軍師劉國軒率兵肅撫,命名『國姓』。光緒三年林朝宗率五千兵駐屯維持治安,然以番禍猖獗而撤兵。正式開發則在咸豐年間。日據時代設置能高郡國姓庄役場;台灣光復後改置南投縣國姓鄉。龜仔頭為今日的福龜村。在國姓街區西南西方約五.三公里處,位於烏溪左岸寬廣的的龜仔頭河階面上,海拔從220公尺至260公尺間。其與烏溪現河床間。有下段河階面,比高約30至37公尺。龜仔頭河階東倚集集山脈之北端,龜仔頭聚落適建於河階向烏溪河床突出之崖上,如烏龜之伸出頭狀,因得稱。
近百年前,東勢張氏家族帶領族人及七、八十戶的佃農,翻山越嶺來到現今的國姓鄉福龜村,開始了此地的農田拓荒。早期由於福龜區域的用水不足,因此用心良苦地自柑仔林開鑿溝渠引水道來此灌溉農田。至今此地的肥沃的土地仍然受到溝渠引水的恩惠,年年豐收。
相傳開拓初期張傳盛先生,由於熱心公益,世稱「傳古伯」。張傳盛先生引導張氏家族為了使佃農們能夠安居立命,不但大力投入建設農舍,並支持建造神農大帝祠堂,以祈求保佑農作豐收;推辦私塾(文昌),以教育佃農弟子等等。至今,福龜村仍處處可見張氏先祖及後人用心所開拓的足跡。在地的居民仍尊稱張氏家族為「頭家」,這樣的現象仍能讓人強烈體會到福龜開拓史的傳奇性。
雖然歷經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使得張氏家族失去大多的土地,但目前這裡的許多公共使用的土地仍是張家所有,例如在地的福龜國小、警察局、及重要的農田灌溉水道溝渠用地皆是。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