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花蓮縣阿犁亞給聚落文化發展協會

花蓮縣阿犁亞給聚落文化發展協會
本部落(Cifarfaran)的名稱早在十九世紀末期即已出現於相關的文獻記載之中。其名稱亦大多延續著過往老人家所記憶和流傳的。早在西元1875年羅大春所撰寫的《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中,即是以「脂屘屘」來稱呼我們的部落名。而1879年夏獻綸所著《台灣輿圖》,亦是以「脂屘屘」這個名稱出現。到了1894年胡傳所撰寫的《台東州采訪冊》則變成「屘屘」這個名稱來記錄我們部落的存在。到了1900年的日據初期,日人田代安定所出版的《台東殖民地豫察報文》,則沿用「屘屘」來指稱我們的部落。

  直至;日據初期以前我們幾巴爾巴蘭(Cifarfaran)部落與里漏社(今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原屬同一部落。但在日治時代因建設現今七腳川溪水堤的緣故,才被迫與里漏社以七腳川溪為界而劃開,但現今本部落族人仍與里漏社族人多有來往。目前,本部落族人以原居里漏社的族人居多,約有20多戶。過去由於此地為沼澤區,人口並不多,後來房地產興起,人口漸多,有不少由光復、壽豐、鳳林北遷而來的阿美族人,則多因為買房子的緣故而移居至此。另外;由於早期水災嚴重(尤以民國44年最嚴重),曾造成多人傷亡,故使得部落一半的人口搬離至里漏等地居住。目前居住在部落裡面的戶數約有70戶,人口數約有200人。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