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嘉義縣義竹鄉後鎮社區

嘉義縣義竹鄉後鎮社區
後鎮社區是一個純樸的農村社區,位於義竹鄉唯一的工業區西側,因工業區的設立,帶動了社區的繁榮,而隨著工業區的沒落及人口的外移,社區人口數急遽下降,如今社區內人口數不到600人。
也因臨近工業區,為社區環境帶來了污染,六0、七0年代,村內的公渠不但臭氣沖天而且養不活任何的生物,但經過十來年社區居民自覺性的努力,將社區環境改造,現在公渠邊簡單的木寮和幾張舊椅子,聚集了一群閒嗑牙或是來釣魚的人,漸漸成為社區居民的休閒場所,附近還有著一棟穀殼黏土屋,映入眼簾即是一幅溫馨和樂的農家樂景象。
『2001鴿笭響義竹』活動辦理後,社區在人間文教基金會與義竹鄉文史工作室的積極輔導下,社區民眾曾組隊參觀了東石船仔頭藝術村及水上鄉頂塗溝社區,社造觀念在後鎮村植下了幼苗,也成為居民閒聊的話題。
目前社區內有8組鴿笭隊伍參加賽鴿笭活動,成員約有80多人,且賽鴿苓已是社區的年度大事,村民都是自動自發的清潔社區環境、佈置活動場地,全體總動員共同迎接一年一度的義竹空中田園交響曲,社區的長者最高興鴿笭季的到來,因為又可呈現早期村莊繁榮的景象,外出子弟大都會回村參加或參觀賽程,而且經過這幾年來的新聞及電視專輯報導,在外縣市求學的學子也會驕傲地邀請同學來鄉參觀賽鴿笭,及體驗農村生活。
嘉義縣的義竹鄉是為全縣唯一保存有明鄭時期即有的民俗活動:「粉鳥揹笭」。義竹鄉早期流傳一句台語諺語:「不煩惱吃,不煩惱穿,煩惱粉鳥不揹笭。」可見早期的鄉民對「粉鳥笭」之活動的熱衷。
「粉鳥」是鴿子的台語俗稱,又稱:「菜鳥仔」,台南縣地區稱呼「紅腳仔」,應是台灣原生鴿,在【嘉義管內采訪冊】羽之屬:鴿(俗名粉鳥),應屬土鴿,體型較大,飛行距離不遠,可眷養,會認家。但可惜沒有記載何時、何人發明鴿笭的文獻資料,據說是鄭成功當時的部隊在傳遞軍情使用,後來因實施屯兵政策,成了阿兵哥在農閒之餘的娛樂,而今也演變成了義竹鄉重要的民俗活動。
 每年農曆的二月中旬,大多是農閒期間,東北季風減弱,冬天漸離去,春天腳步到來,而「粉鳥」也休養一年,此時的體力和精神大多保持最佳的狀態,所以在農曆的二月中旬,義竹鄉的天空上是嗡嗡聲不斷,而地上也是擠滿看熱鬧人潮,甚至引起在外地參觀人潮與地鄉民和縣政府等相關單位的重視。
  義竹鄉目前現有八個村落有在「博感情」揹「粉鳥笭」,「粉鳥笭」比賽在村內算是大事,先比私笭再比公笭,兩村的養鴿人士大多會在賽前開會決議比賽規則與比賽數量和鴿笭規格尺寸等事項,同時也是促使兩個村落的養鴿人士之間的相互切磋鴿藝和連絡彼此情誼,而養鴿人士,也各有各的管鴿機制和看家的馴鴿本領,以期待自己的鴿子能在掀籠後,一飛沖天馬上飛越中界線和飛奔回家,為主人爭取好成績和榮耀。
比賽規則:
  由各村先組成賽鴿笭會,推選會長,處裡所有比賽事宜,討論飛行的距離和中間線、尺寸大小、時間、地點等。鴿笭比賽和信鴿比賽不同,賽鴿笭純為娛樂性,並以兩村對抗為原則。
  鴿子平日由村民自行訓練,到比賽時才由會長統一調度,安排出賽。這些鴿子俗稱【菜鳥仔】,也叫做【紅腳仔】,原因是血統不純,飼養也非精緻,體型較大,放飛的距離與時間也不長,純以寵物飼養與興趣為主。
  約在農曆二月二十日左右,後鎮村要準備5寸至6寸8的鴿笭約150個左右,請平溪村帶著鴿子到後鎮村把鴿笭背回去,這叫背私笭,也稱為侵笭,也就是所謂的淘汰賽。再次則換後鎮村帶著鴿子到平溪村把笭背回來,叫做討笭,如此來回需進行七次,時間大約16、17天,有時因天氣關係會延後幾天。
  背私笭的淘汰賽完後,就進行撥公笭比賽,這才真正的決勝負,各村只有一天時間。公笭有130個左右,尺寸從7寸到8寸6,要在當日上午12點以前,背回自己的村落,以多者為勝。
  義竹鄉各村賽鴿笭,以掀竹籠方式進行放飛,在鴿子尚未起飛前,及在空中飛行中,任何人都不可以捕捉,但只要鴿子尚未飛過兩村指定的中線而停下休息,稱為落厝,則可以捕捉。不過只能用手鉤鳥器或竹竿,絕對嚴禁使用彈弓或鳥網補捉。被捕捉到的鴿子,就被對方囚禁,不得再參加比賽。如此,對方少了鴿子,落敗的機率就大增。等比賽結束後再進行拍賣,或由鴿主贖回,價格則視鴿子的飛行能力等而定,而拍賣的價款,則作為兩村的聯誼基金。
民俗活動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