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台中市北屯區平福社區

台中市北屯區平福社區
平福里舊時名為「二分埔」,。當時何以稱之「二分埔」呢?據資料記載,「埔」係指未墾之地,這塊地因先民合力出資開墾,開墾完成後依土地分配分得土地,當時此乃屬劃分給第二分墾戶之荒埔地,故而得名。或有謂:「埔係未墾之地,分可能稱呼面積二分,及為二分大之未墾草埔地之謂。」但吾人確信,「二分埔」此名之由來必定是與先民土地開發利用有絕對的關連。
首先從歷史大綱及行政區域的研革說起,今日的二分埔一帶,於清朝時期,為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群帕宰海(Pazeh)族聚落所居住之荒埔地,約於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方有漢人足跡至此,清康熙末葉屬諸羅縣貓霧拺堡,康熙55年由於台中縣岸裡社土官之請墾,揭開了台中大平原開發之序幕,從此漢人陸續進入墾耕。清雍正年間屬彰化縣。清乾隆年間屬拺東上堡及貓霧拺東下堡,此時二份埔已有不少大陸移民渡海來此拓墾,其中以祖籍福建省漳州平和縣心田鄉賴氏移民勢力最大,而後並將開發之土地以五分比率分為兩庄(即今之二分埔、三分埔)。清光緒年間,此地稱臺灣民政支部,光緒21年(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之戰,清廷戰敗,訂定馬關條約割臺灣、澎湖予日本。
日本接管後,將此地重新劃分,隔年劃分隸屬於台中縣葫蘆墩辨務署拺東上堡及犁頭店辨務署拺東下堡,民國9年屬臺中州大屯郡北屯庄。光復後行政區化為台中市北屯區平和里,當時居民以務農為主,又因為賴姓宗族在此地區是個大姓,賴氏族人為了溯源追根,取祖籍「平和縣心田鄉」將二份埔分為平田里與平和里;民國69年此處土地完成四期市地重劃,一片綠意盎然的蔗園、稻田從此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齊的幹道和空地,民國73、74年左右,在此投資的商人日益增加,於是高樓四起、逐棟林立,外地人口遷入後,更帶動此地繁榮發展,隨人口之增加的結果,民國79年3月1日由平和里劃分創設,稱平順里;又於民國91年2月1日再由平順里劃分創設,稱平福里。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