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台南市鹽水區第二十三社區

台南市鹽水區第二十三社區
鹽水鎮開發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人文資產、古廟老街,具豐富的文化樣貌。而位處鎮中心的『中境里』屬於鹽水鎮早期發展的鄰里,在清朝的舊制中,鹽水七境裡, 屬於『布街境』,商業鼎盛時期,月津港商港交錯,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美名。而後日治時期改為十保,編為第五保,戰後改稱為中境里。
里內主要道路分別為中正路、中山路、武廟路、三福路、金和路。
而號稱鹽水鎮地標「八角樓」位於本里中正路上,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建材主要為大陸福杉及石灰、石磚,它的出現反映當時貿易活動的興盛及因糖業貿易致富的風光。
三福路即為清代的『布街』,為當時布商的集中地,建有不少商號,昭和式二樓洋房建築,兼具住宅及商業機能,尤以百年的「月台理髮店」、「益安堂中藥房」、挑高式羅馬建築「第一銀行」、黃朝琴先生的「古看西街」為代表;而「月津八景」其中一景「聚波漁火」,曾是文人雅士吟詩的最佳景點。其中「大眾廟」、「鎮南宮」、「伽藍廟」更是本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
代表鹽水製糖時期的岸內糖廠、鹽水車站,在糖廠開工時,小火車穿梭在蔗田間絡繹不絕,也具有載客運輸的功能,在鹽水車站搭五分車通勤,上班上學,更是許多鹽水人的共同回憶。
走過中境里,它所呈現出來像鹽水鎮發展的近代史,由繁華回歸於平淡;而社區居民有感於對於家鄉認同及不同的看法,於民國八十八年成立鹽水鎮第二十三社區發展協會(中境里),?集地方有志人士,重新勾勒中境里逐漸被淡忘的林林總總,期望透過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讓居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美好的故鄉,恢復它的生機與活動。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