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苗栗縣後龍鎮大山社區

苗栗縣後龍鎮大山社區
大山社區位於後龍鎮西北方約4公里處之大山里轄區,日據時代以其處於大山崙(該山崙於日據時代被挖平作為填補機場-即現今民航局後龍助航站)之下,而命名為「大山腳」庄,民國40年4月1日後龍鄉升格為後龍鎮,「大山腳」庄改制為大山里,民國88年1月12日原「大山社區理事會」功成身退,依據人民團體法成立「大山社區發展協會」於88年4月12日向苗栗縣政府完成立案登記,面積3.6637平方公里,以後龍鎮戶政事務所公佈95年3月份之統計數:戶數為584戶,人口有2051人(男性1076人、女性975人)。日據時代大山腳是西瓜的集散中心,台灣光復後甘藷、西瓜、花生為主要農作物,居民除了務農外;沿海補漁業(牽罟)亦是居民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於全盛時期計有三組百餘戶居民依其為生;直到明德水庫完成及實施農田土地重劃後,由於有了水田,農民改種植水稻,加上年輕人口外流,西瓜等雜糧面積及產量因而減少,而近年來由於農業結構改變及水稻生產過剩,政府實施稻田轉作計畫,農民除了種植西瓜、甘藷、芥菜之外,遂嚐試種植高品質木瓜、成立花生產銷班、並由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與農民契約辦理果桑區域試驗及品種選育,以作為地方產業轉形成立桑椹產銷班之火車頭工作。大山社區由於濱臨台灣海峽,早期在社區外圍之「圓仔崙」、「罟壁崙」、「一爿崙」等至高點設置多處砲台及軍事設施,其控制點北自中港溪、南至後龍溪出海口,視野遼闊,砲台下則挖掘防空洞相通;社區西北角之「後龍濱海遊憩區」為一生態極為豐富之自然林;建廟百年、香火鼎盛、主神祀奉「玄天上帝」之「受天宮」是居民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年後至3月初3日玄天上帝聖誕前,由全台各地寺廟之進香團,絡繹不絕至受天宮參拜;「大山火車站」建於日大正11年(1922年)當時名為「大山腳驛」,該車站整體建築係日式和風(有人認為應為唐式建築)式木造建築驛站,蓋的是「歐山式屋頂」,屋頂上有俗稱「牛眼窗」的圓形窗戶,兩邊有落水坡,雙層突出的屋簷可遮陽,窗戶門檻都是本土杉建造,尤其特殊的是用竹子、稻草、石灰等攪拌而成的「編泥牆」至今仍保持完好,而大山火車站也是後龍鎮內唯一倖存的日據時代建築車站;大山火車站南側有一火車站周遭居民信仰中心「福德宮」主神為福德正神(土地公),它仳佑著周遭居民及商家;「外埔公學校大山分校」創立於日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為「大山國民小學」之前身,是當時大山地區唯一學校,民國34年4月1日獨立為「大山公學校」同年10月台灣光復,11月改名為「新竹縣後龍鄉大山國民學校」,民國39年10月苗栗設縣,校名改為「苗栗縣後龍鄉大山國民學校」,民國57年因應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再改名為「後龍鎮大山國民小學」,尤於歷任校長及全體師生與社區互動良好,該校亦成為社區居民的好鄰居。本社區近年來由於年輕志工的介入,欲為大山社區展開尋根活動,已經從收集地方各類老照片著手,希望透過老照片的展覽、放映、地方耆宿的口述歷史等方式進行;92年底,由老照片中挑選數張,並由「受天宮」贊助出資,與後龍鎮其他社區聯合印製「歲月與鄉情-後龍;戀戀鐵道情咱?火車站」93年文化月曆,也代表著大山社區發展協會正式踏出成立後之第一步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