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屏東縣來義鄉白鷺社區

屏東縣來義鄉白鷺社區
南和部落【久拉阿(卡)拉久】,羅馬字拼音為(tjurukaladju),排灣話的意思是kaladju(雞母珠的故鄉)本村現址由於早期盛產俗名(雞母珠)原名音譯卡拉久(kaladju)之草本植物、而予以沿用為部落 名迄今,雞母珠(kaladju)的功用:可串珠做為裝飾用及創作物件來源。部落位置就在來義鄉的最南邊,隔著力里溪有南和大橋通往春日鄉的力里、七佳跟歸崇。當地特產有芒果、芋頭、甘藷、阿拜、奇拿富、石板烤肉、小米酒、溪魚、蝦、土雞跟野菜等。也常有觀光客或登山客到此登山、戲水、露營等。
這是一個年輕的部落,在民國48年的時候,由高見村與白鷺村合併成現在的南和村之後,再遷到現在的位置。由於舊高見部落是由舊古那拉阿烏分移而來,因此部落的語言具有古那拉阿烏跟白鷺的腔調。同樣的,部落的頭目家族也有兩個系統:高見系統家族頭目有羅安初,白鷺系統家族頭目則有曾華德、王文華、陳盆花、許清文、余婉貞、莊景星等人。這是這個村子特別的地方。
南和部落有十九個鄰,分散著不同的設施跟建築,例如兩個祖靈祭場、村辦公處、衛生室、派出所、南和國小、來義鄉原住民文化館,以及石板屋。儘管部落建築在景觀上已是水泥屋成群,然而族人仍舊想辦法要在形式上繼續發揮排灣族傳統木雕工藝的特色,因此許多族人就在房屋的外牆上,以水泥浮雕呈現各種排灣族木雕的圖案。這也形成了南和的特色。
南和部落在人民團體方面有久拉卡拉久文化推展協會、關懷魚鱗癬症協進會、高見社區發展協會、白鷺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南和青年會。如何恢復傳統、重建部落、延續習俗、傳承文化……這些是族人目前積極推行的運動,也是長期努力以來所體認到必須要走下去的方向。族人發起重建舊部落運動,相偕回到白鷺舊部落整理石板屋建築,目前已經恢復了二十餘戶,數量還在繼續增加當中。同時也設置了地名指標、導覽告示牌等,希望未來可以在尋根及文化之旅方面連結新舊部落。此外,族人也希望藉由排灣化的視覺景觀,打造部落的特色,所以在公共設施上也持續增加原住民圖騰及特色。
南和部落的居民純樸、熱情好客,保有多項排灣族傳統民俗,例如五年祭、六年祭、收穫祭、修路祭等祭儀活動。而在部落傳統文化工藝的傳承方面,族人更是不分老少持續創作,例如金屬製品工藝家有劉義草;服飾工藝家有范美花工作室、安鷺山工作室;雕刻工藝家有胡丁雄、戴國文、蔡國良、田益延、馬榮德等人;織品工藝家有高美雲、黃連笑美、吳竹花等等;文物收藏家則有曾華德、林時吉、李漢城、連正勝、郭榮華等人。
這裡的vuvu(祖父母輩),未曾放棄創作,對於代代相傳的手工藝,他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繼續做下去。他們也希望年輕人不要忘了這優美的傳統,能夠發揮自己的想法,接著持續做下去。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