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屏東縣獅子鄉雙流社區

屏東縣獅子鄉雙流社區
獅子鄉位於恆春半島北端,北與春日鄉、西與枋山鄉毗鄰,南接牡丹鄉及車城鄉,東為中央山脈與台東縣相鄰。全鄉面積301,018平方公里,為屏東縣33鄉鎮中面積最大。獅子鄉90%以上人口為排灣族原住民,由於區域經濟發展條件不佳,導致人口嚴重外流謀生,而產業人口則以傳統農林漁牧狩獵為主。根據民國96年12月獅子鄉戶政事務所統計資料,全鄉人口數為4971人,其中男性人口2649人,女性人口為2322人。
由於境內多山、耕地面積少、經濟發展受限很大、農業生產及農產品運輸受困,二級產業少有生產,而三級產業中以服務業為主。獅子鄉主要生產仍以農業為首要,耕地農作物歷年的變遷中,可以發現甘藷一直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除與獅子鄉之地形限制與土壤貧脊有密切關係外,它也是原來主食之一。而草埔、丹路與內文村現已成為山蘇之主要生產地,且不斷擴展到其他村落,並成為其他產區苗種之購買來源。
獅子鄉的山蘇都以純天然有機種植,沒有農藥污染,品質佳、口感肥嫩好吃,逢春節期間需求量大時,價格可上漲到每台斤一百一十多元,山蘇已經成為獅子鄉產值最高的農業特產。屏東縣獅子鄉的山蘇,早期都集中種植在山線的內文、草埔、丹路、楓林等村落,最近海線的竹坑、獅子、內獅、南世等村落也跟進種植,使得全鄉的山蘇種植,估計約有一千公頃以上,產值高達二、三千萬元。
根據統計,屏東縣獅子鄉冬季山蘇從每年十一月底到隔年二月底採收,由於原住民種植技術精良,每年的山蘇產量都是大豐收。目前獅子鄉冬季山蘇每天供應全國消費市場,大約八百到一千台斤,呈現供不應求現象。
台灣山蘇花性喜溫暖、通風、濕潤的環境,生育環境在20?25度,光照不宜太強,一般以60?70%遮陰、濕度在75%以上,並以微酸性、排水良好的腐質土生長最佳。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獅子鄉山蘇都生長在地勢約三到六百公尺的山區,而且原住民都以純天然有機種植,沒有農藥污染,是現代養生最佳的有機蔬菜。
山蘇是一種極具營養價值的蔬菜,並有耐儲藏及遠途運輸的特點,可以藉由其特點拓展各式的行銷市場,同時協助農友發展有機無毒農業,打造優質品牌,推廣本地農特產品。山蘇在獅子鄉種植面積約有五百八十六公頃、分佈內文、草埔及丹路等部落,年產量約十一萬七千二百公斤,年銷售計八百二十萬元。
山蘇葉形優美,切葉是插花時最好的陪襯材料不易凋謝,其嫩葉為黃綠色,尖部呈蜷曲狀,質地嫩,可採食,光滑鮮綠,作為蔬菜調理,適合以炒、煮、燴、涼拌等方法烹調,烹調時不易變色,食用時香脆可口,無苦澀異味,已成為餐館一道特定的蔬菜。
在品嚐山蘇創意料理之餘,還有各式讓人讚嘆的山蘇創意加工產品,不論是山蘇酒、山蘇茶、山蘇餅乾等,甚至是去年剛推出就成為熱門話題的山蘇面膜系列,也立即成為矚目焦點,證明了山蘇這種特別的蔬菜也可以藉由生化科技變身為美容產品,而因其保濕性極佳,對於皮膚的修復有一定功能,讓愛美的女性多了一項新選擇。除了保濕美白面膜外,更有人推出山蘇保濕乳液、山蘇鎖水噴霧、山蘇精華安瓶系列、山蘇去角質霜等美容保養品。可見山蘇在多年的發展之下,早已突破了一般蔬菜的單純食用,除了清炒煮湯、做成鬆餅或涼飴、以及插花或盆栽種植的觀賞用途,更能經由酵素提煉成為美容保養聖品,可說是全方位應用的高價值蔬菜。
獅子鄉雖為山蘇的生產重鎮,然多年來該地區之原住民同胞均各自為政,在種植技術上雖有精進,但在行銷上未有任何組織行為,使得個人力量分散,在價格與銷量上較難擺脫受制於他人,故收入始終無法有效突破,且在供需上無法達到平衡,以使收入穩定。
網路行銷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科技。然在偏鄉資訊素養低落的地區多不懂得如何做產品行銷,一般工作人口更少有機會接觸電腦與網路,故在新資訊的接收上普遍落後。且山區地處偏遠,交通不發達,農產品的運銷十分不便,且直接提高成本。本計劃提出網路行銷之構想,以網路無遠弗屆之優點來填補空間上的距離,並建置行銷網站,利用現代科技協助獅子鄉原住民建立山蘇農產品之行銷管道,以最經濟有效的過程,結合當地農民的力量來推廣當地之特色農業,並提升居民之收益和生活品質。
本計劃透過山蘇農產品之共銷與網路商務機制,大大提升產銷之時效性、便利性與調控性等優勢。據此必能提高本地農產品之出貨價格,改善農民之收益與生活品質。
由於生活、工作和收入情形的改善,將可提高本地區原住民返鄉服務的意願,在文化環境上更能促進當地的發展,對於保留逐漸凋零的部落環境有直接的幫助,不論在經濟、生活、文化和教育等面向上都會有正面的影響。一旦部落中的特色產業紮根之後,便更有機會帶動其他產業如觀光、交通和商業等之發展,對促進地方之繁榮有重要的幫助。
目前原住民區山蘇花栽培的環境多在原始的森林中,只要去除雜草後將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即可,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為山蘇生長的最佳條件,故幾乎不會破壞到自然生態與水土保持。且本計劃在開設課程時亦納入教導山蘇種植的技術,課程內容會強調以環境保護與生態維護為優先。歷年來豪雨颱風所造成的重大災難都可成為教材,提醒原住民同胞們生態環境保育與水土保持之重要性。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