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新北市萬里區瑪鋉漁村文化生活協會

新北市萬里區瑪鋉漁村文化生活協會
相傳「瑪鋉」二字,是由萬里地區的原住民族名而來,屬於「馬賽(瑪鋉)族」,而這馬賽族即一般人所說的凱達格蘭平埔族。直至今日,萬里鄉的主要道路仍延用原來「瑪鋉」這個舊稱當路名。而源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沿汐萬公路,蜿蜒而下清澈的溪流,則被稱為「瑪鋉溪」,於萬里漁港左側出海。由此可見當地人對於「瑪鋉」的情感。
「瑪鋉」此一古地名就是一部活生生歷史的見證、歷史的活化石,也是地理學者、語言學者、文化學者和歷史學者所研究的對象。這也說明了這塊土地和萬里人的關係,唯有地名保有這一份最貼切的情感,透過了在地人的生活史,綿延千年。「瑪鋉」也說明了萬里地區曾有的滄桑,更紀錄著先人蓽路藍縷留下的足跡。
民國九十年代,一群在地的野柳人開始思考及意識到『野柳之美』──一種擁有豐厚的海洋和漁村社區的文化和情懷;另一方面,從南投九二一地震災區的包商處得知災區地方人士「自立更生」的許多新氣象與努力,意識到野柳海洋資源枯竭與觀光發展的轉型思考,於是提出了發展社團組織的思考方向。這段期間,這群野柳人,經常聚會於社區活動中心研議思索如何保存日漸式微的漁村文化,如何將許多的在地文化傳承給下一代,因而成立了「臺北縣萬里鄉瑪鋉漁村文化生活協會」。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