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迷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迷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水湳洞位於基隆山東側濱海公路陰陽海段旁(緊鄰九份與金瓜石),前為台金公司煉銅廠(十三層);金瓜石(又名金瓜山)則是瑞芳鎮內主要山脈之一,海拔約576公尺屬於基隆山群,昔日是金礦的重要產地,如今只可見到斷垣殘壁的工作廠房。

 

目前社區內雖然尚未形成社區工藝的氛圍,但在地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並不在少數。今年在幾位從事陶藝創作、木事創作、民宿及個性咖啡店經營者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山城美館」。「山城樓」是一所生活美學館,是一棟具地方特色的三層樓建築物。一樓規劃為小型展示和體驗館,二樓是畫室,三樓是常態性的展覽空間及個展發表場所。希望藉由此一平台作為在地工藝手作教學、體驗活動及展示之場所。

 

目前地區上發展特色民宿中如:月河、水湳秘密、六丁目等民宿業者,均希望發展和住客分享手作體驗的工藝文化旅遊體驗行程,提供遊客在住宿同時,留下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旅遊記憶,傳遞體驗後的手作成就及生活美學的參與。木鈴和筷子的木作體驗是一個新的嘗試,但山城美館的伙伴們也瞭解,要發展文化商品一定要有延伸性、被需要性才會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今年,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協助下,山城美館的伙伴們,藉由在地聯結、社區木事手作開發及體驗教學活動設計和執行,緩慢但積極地整合在地的資源網絡,嘗試構築一個有別於九份、金瓜石的文化旅遊遊憩行程,提供喜歡藝文、山海美景、深度學習的遊客,一個新的選擇。

 

從98年3月份起,除了在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下,成立山城美館做為大家藝文交流與展售的平台外,木作創作者林正文則致力於木筷、木鈴之造形與材質應用技術等木製工藝商品的研究開發、空間展示教具及課程內容設計。

 

5月至9月透過山城樓生活美學館與黃金博物園區的聯展,串連在地觀光資源,藉由常態性展出,記錄觀賞者的評價與互動,進而認識製作物的接受度與市場性,作為工藝量產的生產依據之一。夏天過後,乃針對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進行量產準備與生產、市場銷售及正式產品發表等工作。

 

在今年計畫執行過程中,山城美館的伙伴們一方面不斷反思,如何在保有藝術手工創作的手創性與社區在地文化性的同時,兼顧成本與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讓社區可以透過工藝生產創造社區經濟收入;一方面也希望以山城美館作為在地工藝發展的基地,培養在地工藝基礎,發展屬於水湳洞的文化特色,也能帶給忙碌的現代人幸福的感受。冀盼山城的居民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自給自足,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一起在這裡生活、創造、分享。

 

【山城美館】

 

木鈴組曲

風的對話

閒坐看山望海 沈澱乾淨的痛苦 

與風對話 聽木鈴聲才知道 追索生

命的旅程中 原來自己不再孤單

風的意圖

風的砥礪與琢磨 將複雜的邏輯轉

譯成簡單的聲響 樸實的聲音 讓你

認識自己 驚嘆咚——咚—— 原來

是一種好的預兆

~凌春玉

 

坐落在面向陰陽海的方向,九份山頭另一邊的水湳洞,在礦業依然營運的年代,是一個大規模的宿舍群,也是亞洲現今少數堪稱完整的礦業宿舍群之一,和九份一樣隨著礦業沒落而漸漸沉寂下來。隨之而起的則是從礦業遺址衍生而來的觀光熱潮。然而,「九份除了老街,還能給人什麼樣的記憶?」許多人心中都曾有一樣的疑問。隨著蜿蜒的山路離開九份時,疑問都埋回了這片曾盛極一時的礦山。不過,最近的水湳洞有一股新的在地文化正在發酵。

 

在水湳洞一棟依著山壁建造、面向美麗陰陽海的三層樓建築裡,聚集了一小群人,圍著木製手造的結實大桌子,聚精會神的刨木頭、穿線、綁線或是雕刻。原來是當地一個新成立的美術館—「山城美館」設計的一項文化體驗活動。帶領大家製作、體驗木鈴的「阿諾」—林正文,是從事木事創作的藝術家。木鈴的緣起,是來自阿諾的礦工父親年輕時的一段往事。

 

水湳洞宿舍群曾是阿諾父母親與許多礦工家庭的家,但現在礦業結束了,阿諾形容沒有工作機會的這裡「只剩下老人、小孩與老狗」。但是在他眼裡,這裡非但不是沒落貧瘠的小鎮,相反地,他覺得在這裡曾發生過的,有關礦業的記憶與背後許多人的故事,反而是更珍貴的寶貝。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與礦業的光輝年代,以及喚回九份、水湳洞與金瓜石地區人們的共同記憶,阿諾的木鈴體驗就此誕生了。

 

現在遊客可以在黃金博物館體驗過礦工工作之後,沿著蜿蜒的山路欣賞十三層與排煙管的荒涼,來到水湳洞,經由山城美館的木鈴體驗,體會水湳洞宿舍群中所有礦工家庭,默默為親人祈福的礦區生活記憶。木鈴的溫暖色澤、木質溫潤的手感,為水湳洞與舊礦區創造了一個貼近過往生活文化的深度體驗活動。

 

水湳洞地區在礦坑關閉之後,由於工作機會減少、交通不便、土地貧瘠,輕壯年人口外移現象十分嚴重,但是對藝術家而言,這個地方反而充滿了創作的養分。山城美館就是在這樣的創作氛圍之下創立的。

 

山城美館,是一個年輕的社區型美術館,正式開幕不到一年,山城美館的主人有四位,阿諾、歐陽、阿福、秀兒,每個人都各有自己創作的長才。阿諾是木事創作、歐陽是畫家、阿福與秀兒都是陶藝家。因緣際會,他們一同租下了面對陰陽海的一棟房子,希望能透過這裡與外界交流,讓藝術家朋友們有發表與互相交流的平台,也能提供水金九地區的學童一個學習、探索美學的空間。所以美館一開幕便吸引了不少媒體前往採訪報導。

 

山城美館由舊宿舍改建而成,一樓的牆壁還保有當年礦工們依山傍地、儉樸的建築特色,在房子靠岩壁的那一面,沒有砌磚水泥,直接利用裸露的岩壁當作牆面。二樓是歐陽的畫室,房間中的陳設簡單平實,都是用門板、窗戶和板凳拼組而成,呈現這群藝術家灑脫、自在的氣質。三樓則運用阿諾富禪意的桌椅搭配上秀兒與阿福樸拙、沉穩的陶藝作品,構築成簡潔而開闊的展示空間。

 

山城美館逐漸成了匯集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的人文藝術資源的場所。不論是藝術創作、礦區歷史或是礦工的真實故事,都可以在美館裡談天的過程中,發現值得前往的下一個地點。或許是與長年擔任導覽志工的老師一同到礦區來場深度導覽,或是到附近的藝術家工作室繼續未完的話題,又或者拜訪退休老礦工,聽他親口訴說當年的故事。這些充滿「人」味的故事,讓我們來到礦區工業遺留的巨大遺址,不再只是如同以往的觀光旅遊,而是增加了文化深度意涵的學習體驗。

 

在山城美館聚集的每位藝術家對這個地方都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館長歐陽在這裡一邊經營民宿,一邊創作兼教學,希望藉由繪畫來帶動當地的藝文氛圍。阿福、秀兒一心以「台灣土做台灣陶」自許,為了使作品更樸拙、自然而貼近生活,堅持以原陶與天然礦石為主要材料。東北角及金九地區特有的各類礦材,正是他們的創作天堂。1250度的淬煉,扎實、樸拙的手感,在他們的作品裡,充滿了簡單、務實的平靜。

 

其中感觸最多的大概是阿諾了。為了自己深愛的這片土地,仍在欽賢國中和時雨國中教木作課程的他,當初在設計木鈴體驗課程時,便期待這項充滿在地特色的木作工藝可以引起社區與學童的興趣,甚至可以成為代表水湳洞的微型工藝產業。然而,在經費、器材與安全上的考量,成果較受限於學生課堂上簡單的創作。

 

雖然如此,阿諾還是很樂觀,他說:「從事木事創作後,木頭讓我體會最深就是要『適性』。瞭解每一塊木頭,它會告訴你它適合做什麼,順著它的性,表現出來的就會是最好的。」

 

現在山城美館不僅是當地藝術匯集與藝術教育的場所,也漸漸成為水湳洞這個美麗山城提供深度學習、文化體驗的複合式場域。圍繞著礦工與礦區記憶的木鈴創作與木鈴體驗初衷仍然不變,但引起的效果卻不是阿諾與山城美館的伙伴們剛開始就設想得到的,或許這就是木鈴與老礦工們骨子裡,不想被遺忘的堅忍性格吧!

 

【山城美館】

 

水湳洞是一個比九份、金瓜石還要脫俗的小山城,在旅遊地圖上不會出現的標示,但若提到十三層遺址和黃金瀑布,每個人就會恍若大悟頻頻點頭。除了這些景點的加持外,水湳洞的美不僅是這些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也是遊逛小山城時隨處可得的驚喜,錯綜複雜的巷弄、高低層次的房舍,俯拾皆是令人莞爾的小景小趣。許多文人雅士隱身其中,深居簡出、專注創作,卻往往讓想深刻體驗當地人文的遊客不得其門而入,而今年初春才剛成立的『山城美館』,正好提供了當地藝術家與遊客之間交 流的平台。

 

「山城美館」的發想是一個巧合與偶然,更是幾個藝術工作者意念的延伸,於是租下了面海第一排的三層樓建築,作為固定的展覽場地,初期我們暱稱它為三層樓(山城樓),後來緣於展現美的事物,我們重新正名為「山城美館」,希望這裡能夠提供在地藝術者長期展覽的空間。樓層的使用包括一樓的咖啡廳及DIY教室、二樓為畫室以及三樓的畫廊,涵蓋的藝術有阿福、秀兒的陶藝、歐陽的繪畫、阿諾的木作…,並且不定時的邀請不同領域的藝文朋友參展。

 

遊賞金瓜石、水湳洞不應只是走馬看花的景點觀光,它可以是一種生活的體驗和人文的分享。『山城美館』的孕生是黃金山城繁華落盡二十年來,重新展現新風貌的開端,更是在地藝術創作者心中的一樁山城喜事。

 

【祈堂老街】

 

「祈堂老街」是貫穿金瓜石最主要聚落的道路,從勸濟堂往下延伸至礦工醫院舊址,在最低的地方一座小橋(昔稱銀座橋)。在過去商業鼎盛時期曾經是當地人口中的黃金店面,如今,石階蜿蜒迤邐依舊,但只剩下兩間柑仔店及一間剛開張的不久的「真心咖啡」。咖啡店的主人淑妮,也是和山城美館成員裡的重要角色之一。學電影的她將自己的小店面佈置得像電影場景一般,而這裡仍留有「悲情城市」中,九份的味道。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