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心陶園工作室

心陶園工作室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今年白木全老師伉儷首次嘗試結合在地社區,希望能為提供居民就業機會,協助弱勢族群訓練謀生技能盡一份心力,因此參與了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舉辦的「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希望用「微型產業化」的作法來造福鄉里,希望讓陶藝文化深植社區民眾心中,並珍惜在地文化而引以為榮,雖然師母說由於是第一次做,有點不知如何著力,就像社區是一個純樸的農村,似乎找不到地方特色可以發揮,但或許正是一個機會:「復興社區」的工藝復興運動,透過工藝家、政府單位、學校、NGO等,形成一個互動參與的集體共鳴,透過社區尋根和認同,形塑出凝聚力和未來的願景。

 

白木全老師一向以「生活陶藝」為創作和產銷的重心,因此這樣的扶植計畫和老師的理念不謀而合,老師除了藝術陶藝創作外,也長期和經銷商合作,生產各式花器茶具,為了不同花道流派所需要的器皿,量身打造,做到客製化的服務。因此改善製程和微型少量多樣的生產能力也是老師念茲在茲的自我要求。這次扶植計畫,心陶園預計開發出兩大類產品:第一類是地方特色伴手禮,希望打入南投縣內風景區和旅遊軸線的觀光消費市場;第二類是配合縣內公私立機關團體,設計出具專有意象之系列產品。

 

詹秋鳳女士透露,目前正與埔里鎮農會合作,為山都農場開發一系列「山形玫瑰」的陶藝產品;所謂「玫瑰ㄏ」是埔里鎮農會培育出的特別玫瑰品種,有別於傳統的玫瑰花栽培,不需以農藥控制病蟲害,因此可更安心用於食用加工與清潔用品等應用,如此獨特的農特產品加上了白老師別出心裁的各式陶器搭配銷售,送禮自用均相宜。也因為有這樣合作訂單的機會,更可以落實陶藝社區產業自主營運的理念。

 

白木全 結廬在人境的陶藝家】

 

南投縣是台灣少數同時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和優秀匠師群聚的地方,因此孕育出許多傳統的工藝文化,堪稱是工藝大縣。而當中草屯鎮更被人稱為台灣的「工藝之都」。台灣文獻期刊中談到從清治時期開始,草屯就是南投縣最早開發的城鎮,是出入南投的必經之地,經濟繁榮、人口興盛,工藝產業也蓬勃發展,所需原料幾乎都是從當地取得,像是陶瓷工藝、竹工藝等,尤其是陶瓷工藝在日治時期,就曾受過日本專業匠師的技術指導和改進。

 

更關鍵的因素,是在光復初期民國43年,省府把竹山訓練所遷到草屯,成立「南投縣工藝研習班」,作為官方的工藝人才培訓單位,從此開始一路改制從「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到現今的「國立臺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從早期輔導手工業者改進品質,增進產銷能力的使命,演變為培養國民生活工藝素養、促進國際工藝文化交流為主要目標。也正因長期積累的官方資源,使得草屯地區的工藝風氣相對鼎盛。

 

「心陶園」的主人白木全老師便是長期扎根在草屯的一位優秀陶藝家,也是臺灣工藝研發中心認證的台灣工藝之家。從小在南投鄉下土生土長的白老師,自幼在農村成長,隨地可取的泥巴就是最具想像力的玩具,這樣的捏土成型的童趣經驗似乎影響了白老師的未來職業;所以在16歲時,他就到苗栗陶瓷工廠當作業員,一直服務到當兵。退伍後,白老師決定繼續從事陶藝工作,和陶藝結下了更深厚的不解之緣。

 

老師剛開始從事陶藝工作,是以生產園藝用的花盆陶器為主。在民國67年,創立了「龍谷陶坊」,初期生意很好,陶坊曾開發出三百多種別具特色的花盆樣式,廣受好評,訂單應接不暇。不過後來因市場改變,生意開始下滑,白老師也察覺到這樣的現象,於是逐漸轉型為創意手工花器與個人創作,因為某次的機緣,受到南投縣文化局友人的鼓勵下辦了個展,開始一腳踏入創作陶藝之路。

 

老師的陶藝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和台灣在地的陶藝工作者一樣,充滿了重重挑戰,因為原本製作花盆的釉料和燒窯技術和花器完全不同,白老師決意自己摸索鑽研,買了很多專業的書籍來參考,像是窯業配方總綱和釉藥學等,不斷地嘗試練習,曾一次試燒100個配方,看成功幾個再加以紀錄,該配方要連燒三次沒問題才算及格,也曾連續燒10窯都失敗,全部重來。

 

或許正是如此高溫艱困的磨練過程,讓無師自通的白木全開發出獨特的技巧和釉料配方,終於開創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從民國79年發表創作後,先後獲得民族工藝獎、金陶獎、傳統工藝獎、國家工藝獎等國家級競賽的肯定,也獲得許多陶藝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睞。白老師常以人物和動物為題材,將昔日農村風情設為背景,強烈表現出鄉土生命的延續性,貼近真實的生活樣貌,用陶土把眼中所看心中所想的觀察和巧思,化為兼具實用和美觀的生活器具。

 

從白老師的作品和表現的題材不難看出作者純真豁達的個性,老師以自創的陶管捏塑為主要的特色技巧,而老師大多的作品風格都呈現出鄉土的純樸質感、簡潔有力,因此常選擇無光的釉藥,或是略顯粗糙的肌理表現。老師沒接受過正統的美術教育,都是從實際的創作中累積豐厚的美感經驗,創作靈感來源常是生活中所見的東西、兒時記憶中的景象,像是阿公阿嬤的親密對話、父執輩們下棋博弈的畫面、水牛犁田的身影等。都能轉化成讓人會心一笑且耳目一新的作品。

 

浸淫在陶藝創作30多年的白木全老師為了讓更多喜愛陶藝的人能夠方便親近陶藝,在民國96年和夫人詹秋鳳成立了「心陶園」,讓同好有機會來交流切磋,一起來捏陶玩陶品陶,已有不少陶友會來此創作,定期聚會。寒暑假也常有美術班的學生來此學習製作陶藝,此外也接受一般遊客預約,讓民眾有機會體驗捏陶畫陶的樂趣。

 

值得一提的是「心陶園」最佳發言人詹秋鳳女士,詹秋鳳女士原本在專門販售陶瓷花器的批發公司裡工作,常有機會去拜訪結識各陶藝名家,因此養成了陶藝鑑賞的本領。後來嫁給白木全老師後,也開始學習陶藝創作,成為老師不可或缺的最佳助手。從原本獨自鑽研陶藝之路到結識陶藝同好一起提昇,白木全老師伉儷樂於分享他們樂在生活的陶藝生涯。

 

隱身在田園綠意之中的心陶園,四周農田環繞,散發出一種怡然自得的恬適和寧靜,「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彷彿就是最佳的寫照,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讓白木全老師能專情於樸實內斂的陶藝創作世界中,而如今白老師伉儷要把長年經營的「陶藝桃花源」分享給更多的民眾,積極地走入社區,關懷地方,將清新實在的生活陶藝之美更加發揚。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