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

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謝厝社區著名的產業即為平板木雕及彩繪,由於經濟環境的影響,產業亦朝向工藝化、觀光化發展。有鑑於此,在產業特色發展上,則以木藝作為核心特色,觸發居民對於社區的向心力,達到文化再造之目的;同時將木藝落實於生活,創造優質的社區環境;最後透過產業化、品牌化的推動,促進傳統產業的興起,形成內需自足之永續經營。

 

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與謝厝村有著高度緊密的發展關係,因產業蓬勃發展,業者提供當地居民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培育與承續木藝技術,而弘聖藝亦成為謝厝村之代名詞。為落實「戶戶有木藝,社區真特色」之概念,乃藉由工藝材料、空間之提供,由謝厝社區居民動手DIY彩繪與製作屬於自家獨一無二的木藝信箱,提高謝厝社區居民對於平板木雕工藝的認同。藉由社區硬體的美化與營造,融入我們社區的木藝產業,設置有在地特色的入口意象,讓彩繪工藝深入社區居民的生活。

 

除透過社區營造工作之執行,提升其對社區工藝產業文化的認知與實踐能力之外,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今年度乃導入設計與品牌概念,輔以標準化製程及改善生產流程等策略,逐步積聚微型量化之能力,再注入商品化概念進行行銷經營,提供居民就業機會,建立永續經營之機制。在品牌概念的提升方面,今年度的目標為建構品牌識別系統,藉以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活力,對外則建立品牌形象,強化銷售競爭力。希望新品牌形象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進而刺激銷售提升整體產值。

 

在技術來源方面,則由雲林縣大專院校師資提供支援。進行步驟則由社區內外部調查,以彙整定位品牌特質。同時將所設定的新品牌名稱、識別概念和經營理念轉換成具體的視覺傳達形式。未來希望能結合謝厝社區文化、農、漁業、風景特色,發展成觀光體驗社區,帶動週邊經濟景氣及提升人口就業率。

 

【黑人吃西瓜】

 

沿著整路電線桿上的可愛木雕路牌,走進了弘聖藝木雕工廠,琳琅滿目的木雕作品,不論是萬聖節的南瓜鬼怪,還是被譽為壓箱寶的耶穌誕辰雕刻、與最暢銷的白鵝,處處流露西式歐風。

 

「這一組黑人吃西瓜,那個時候整年都在做這個訂單,為什麼會做這個我也不知道,就客戶看了喜歡,訂單量很多,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這麼賣?畫那個黑人有什麼好看的?」弘聖藝木雕公司現任經理連家淇小姐,指著其中一系列黑人圖案的木雕,一邊說明當年木藝外銷的盛況,還不時自己吐嘈。

 

民國75年到80年代初期,在台灣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的背景下,伴隨當時進出口與投資限制的放寬,當年主要做木藝外銷的「聖藝木雕」,市場橫跨美國、歐洲、日本,員工百人有餘。大約十年前改名「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轉攻國內市場,近年來則因應社區營造與地方性觀光型產業蓬勃發展,相繼推出彩繪木藝工作坊、DIY材料包,並與村裡義工合力完成介紹地方特色的謝厝活藝館。

 

【爆米香一路爆出木雕路】

 

聖藝木雕經營外銷極盛一時,提供了村民龐大就業機會的創辦人王氏兄弟,早期其實是在北部販售原住民雕刻,而這一路打拼的事業,竟是從王氏兄弟北上叫賣爆米香開始。

 

「他五年級就上台北去叫賣爆米香,其他兄弟年紀比較大不好意思叫賣覺得丟臉,我先生年紀最小,個性又外向,就在大街小巷叫賣爆米香爆了一年。他很會認路,帶著他哥哥到處跑,那段時間也認識很多人,熟悉不少門路,他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對他後來作外銷幫助很大。六年級開始就跟著人家學做木雕,剛好有人可以出資,他就去學技術,到處都學一點,再自己摸索。」王氏兄弟這一趟北上的打拚之旅,從巷弄裡的爆米香,闖出了一條台灣木藝的康莊大道。

 

【「就剩這103萬,賣掉的,再買回來!」】

 

86年,王志強先生病逝,家中也遭逢遽變。木工廠由當時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的哥哥王志鵬接手,幾年間又逢景氣低迷,外銷市場快速萎縮,資金問題迫使工廠大門關上,心灰意冷的王志鵬先生甚至放火燒毀了當時大半的木雕產品,於89年在弟弟之後相繼病逝。「你看見我人在,我還不一定是活著的。」連小姐回憶起當年,一下子掉進前所未有的巨大低潮,及現實的難關,手邊僅有的,就剩下先生過世時留下的103萬。「爸爸媽媽還在,小孩子也要養,我不可能就這樣放棄我先生的工廠,一定要把工廠接下來。」賭上僅有的103萬,重新買回已經賣掉的聖藝木雕和工廠機器,帶著萬一真的撐不過去把103萬賠光了,再另尋出路的決心,她說 : 「結果真的就被我撐過來了!」。

 

「我相信『一枝草、一點露』,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想說一覺睡飽起來再找辦法就好。可能天生就是樂天派,所以我小孩們也都很外向樂觀,不會因為失去爸爸振作不起來。我也相信別人怎麼做都有他的理由,就算遇到讓人生氣的事,也不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別人,我覺得這樣人生才會比較快樂。」凡是看得開的傻大姐個性,讓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也沒能擊倒連家淇。

 

【「強」去掉蟲就是「弘」】

 

聖藝木雕遭逢經營困難而草草收掉,連小姐擔起重任接手經營時,發現聖藝這個名字已被立案,因而想在原名上稍加變化,作為木雕工廠的新名字。「我覺得我先生就是名字裡有蟲,才會辛苦一輩子,把強的蟲拿掉,就便成了弘,就決定用弘這個字。」同時間,從此要一肩擔起工廠負責人的連小姐,也因為本名「玉琳」聽起來太過柔弱,怕無法扛起家業,而改名為較中性的「家淇」。「我覺得連玉琳是被保護的內向嬌嬌女,連家淇比較外向、比較三八!名字改了,真的覺得個性也改了。」揮別連玉琳與外銷國外市場為主的聖藝木雕, 民國89年,連家淇領著「弘聖藝」,木工廠轉作內銷,重新出發。

 

【賣拔拉的阿桑】

 

謝厝木藝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期間不論是風格、技法,還是目標市場、產品形態都有過多次革新與改變。看似順應時態之下的自然發展,其實實際在面臨轉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個性比較習慣安逸,我兒子老早就在跟我說工廠要轉型,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兒子女兒每天都叫我『賣拔拉的阿桑』,因為我們旁邊是『拔拉腳』,說我像『拔拉』一樣硬梆梆的不會變通。以前我也不太打扮,都跟社區歐巴桑在一起,有一次跟我兒子去買東西,我兒子說我們工廠要轉型,那老闆竟然狠毒的吐嘈說 : 『工廠轉型,你媽媽要先轉型!』」

 

環境在變,時代的腳步不停,連小姐笑稱到了快成死灰不得不轉條路求生的時候,她才會被刺激另尋出路。幾年前中國大陸工廠竄起,對台灣工業的衝擊,也嚴重波及木藝工廠,不斷裁員求生存之下,公司員工幾乎都離開工廠,所剩無幾。再逢前幾年的秋颱,整片農作物和著農民的血淚一起流成一灘死水,村民沒了收入,年輕人更找不到工作。從前的員工大都是村民,在不景氣的環境下,內銷市場難以持續,於是弘聖藝雕刻結合整個謝厝村民,往社區營造跨出轉型的步伐。

 

【弘聽起來就像是「Home」,有家的感覺】

 

王家第二代大兒子世豪,早在年僅大一的時候,發現了弘聖藝的「弘」與家的英文「Home」這個諧音的聯想,就以「Home」為概念幫弘聖藝木雕設計了CI,清楚的讓人感受到小小的謝厝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般的溫馨。重新出發的弘聖藝,就如同「Home」的字義,大兒子世豪一邊進修一邊幫家業的木藝工廠做意象設計,還挑起大樑擔任雲林縣口湖鄉傳統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二兒子和小女兒在木工製作、DIY彩繪木藝、謝厝的社區營造和旅遊導覽上也都盡心盡力。弘聖藝繫起的,不只是這一個家族的兩代之間,更是整個謝厝村村民間的情感。質樸的小鄉村裡,木工廠聚集起村民,拉著年僅國小、國中的小朋友們做義工,熱情的招呼、協助做木藝彩繪,更一起合作參加大大小小的社區特色營造創作比賽,掛起一幅幅得獎作品,裡頭盡是村民與義工們為社區發展打拚的心血,及對謝厝村最純粹的熱情。

 

現在的弘聖藝雕刻,目標朝向結合口湖鄉社區文化、農、漁業、風景特色,發展成觀光體驗社區。更與雲林科技大學的設計科師生合作,未來即將完成文化時光走廊、木藝培訓營、伴手禮盒包裝等,打響社區知名度。讓走過雲林的遊客,在這白馬守護的崙仔腳,停下腳步,隨著時光走廊體驗一場用質樸、誠懇、熱情與努力建構出的文化旅程。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