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社團法人台灣螞蟻拼布研究會(更名台灣藝術拼布研究會)

社團法人台灣螞蟻拼布研究會(更名台灣藝術拼布研究會)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面積一百零七平方公里,為開台史地,這裡曾是台灣最美的內海,西元一八二三年曾文溪改道,變為海埔新生地,溪北人家或父子或兄弟,或族親或同村之人,相繼入墾,開創台江十六寮美名。其中,台江海尾寮大道公廟最為知名,今稱朝皇宮,供奉大道公,俗稱保生大帝,香火鼎盛,為地方備受敬重的守護神,朝皇宮更是凝聚社區向心力之中心。

 

台江海尾寮早年以農漁業為主,區內有傳統的製餅、豆花、打鐵、竹仔行、大木匠等工藝,但在台灣進入工商業發展階段,區內傳統手工藝、農漁業逐漸式微,居民逐漸以「製鞋」「成衣代工」等現代「工藝」為主業,客廳即工廠,農漁業變為副業,到七、八O年代,大海尾地區製鞋、成衣代工盛極一時,但是隨著產業西移大陸,製鞋及成衣代工等現代工藝也逐漸失去競爭優勢。

 

海尾朝皇宮秉持「漁火書香傳家」傳統,從十年前開始舉辦台江新故鄉文化季、社造文學獎等活動,結合大海尾文化營造發展協會、台江文化促進會等在地文化社團,振興大廟教育、文化及社會參與之功能。二OO七年三月開始,與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共同合作推展「大廟興學」,在大廟設置「學堂」,建構數位學習空間、建置社區永續學習中心,鼓勵鄉親居民終身學習,同時以「發展社區」、「發展學習」、「發展生命」做為大廟興學願景,開創在地、近便的學習環境,讓師生發揮學習力量去參與社區營造、發展社區。大廟興學推動以來獲得各界肯定,學員從五十幾人增加到四百名,同時也獲得教育部「社區學習故事典範獎」。藝術學程師生並以大廟做為「藝廊」,每學期末策展,進行學習成果展,將大廟變為藝術中心,將現代藝術與大廟傳統藝術接軌,讓村民及信眾在大廟裡可以同時欣賞到東西方不同的藝術美學。

 

今年「台江幸福錦囊」的社區提案,結合了「大道公」之社區宗教信仰、社區公共藝術創作與拼布工藝的技藝學習,由社團法人台灣螞蟻拼布研究會、台南市海尾朝皇宮(台南市台江虎尾寮社區)及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共同推動。社團法人台灣螞蟻拼布研究會負責「台江幸福錦囊」工藝培訓工作;台南市海尾朝皇宮協助社區資源調查、組織動員、社區場地協調等,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社區公藝」願景工作坊及「台江幸福錦囊」工藝培訓協力等工作。除了研發錦囊、香包等精緻社區特色伴手禮,更是以尊敬、感恩之心收藏保生大帝之庇佑與社區居民親手縫製時所給予的祝福。

 

台南市社大資深拼布講師,本身也是台灣螞蟻拼布研究會理事長林幸珍表示,配合社大與海尾朝皇宮合作推動大廟興學,深感這個教育運動將帶動台江社區文化的蓬勃發展,因此便思考透過本身拼布的專業,在工藝所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支持下,進行拼布種子教師的培訓,在教學的設計上並以大道公平安籤及朝皇宮宮廟建築元素為主題,鼓勵學員進行創作。經過半年的培訓,成功創作近三百件作品,成為社區大學大廟興學運動第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商品,未來將與廟宇及社區合作,進行社區居民第二專長培訓及特色文化創作。

 

林幸珍指出,在台灣,學習拼布的人數相當多,但能夠將拼布發展到藝術創作的人並不多。但是在國外,拼布創作也是纖維藝術的一種形式,從設計布樣、分色、製作乃至於精密輔助儀器的設計,都是相當專業且分工細密的工藝與藝術體系。拼布人像是設計師、藝術家,透過表面的繡、編到最後的織,最後塑型成為立體的拼布創作。為了推廣拼布藝術,林幸珍多年來除致力於創作、教學之外,也希望透過舉辦國際拼布大展,將臺灣的創作者帶到國際上,也讓國外創作者來臺灣體驗臺灣文化。除此之外,她也希望能夠透過與社區、在地社團合作,逐步培育新一代的拼布創作者,期望在培訓拼布種子教師同時,也可以讓拼布文化和在地文化脈絡結合,讓技藝與文化生根。

 

今年「台江幸福錦囊」之研發與教學以朝皇宮大道公藥籤信仰及宮廟建築元素為題材,開設【台江幸福錦囊】課程,共計創作出近三百件「台江幸福錦囊」作品。下年度除推動文化觀光結合計畫,並進一步進行量產擴充及其他地區大道公廟之需求調查,以期產業可擴大供應周邊地區大道公廟「幸福錦囊」之生產。未來二者互相結合,以創新觀念與技藝研發出新的「大廟幸福錦囊」,不僅能夠深化在地工藝的在地性,更能讓地方信仰文化增添更多工藝與藝術特色。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