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桃園市龍潭區三林社區發展協會

桃園市龍潭區三林社區發展協會
剪裁花布的繽紛多彩,拼貼桐花的溫煦雅淨, 他們以「客」為榮,在承傳中創新,賦舊式予新意, 社區工藝在步步實踐中演進,找到產業化的競爭力。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特展室裡,新穎奪目的客家花布背包、提袋、玩偶和衣飾,排列在架上展示各自丰采。當「恁靚」的讚美聲從鄉親口中響起,一旁忐忑不安的三林社區拼布學員,終於展露出欣喜滿足的笑容。回顧三林社區發展工藝的過程,並非一路順適,從「茶染」的失敗開始,到現在有能力研製時尚又具價格競爭力的拼布產品,一路跌跌撞撞克服許多困難。如今,在驚豔的喝采聲中,人們不僅看到客家文化意象之美,也看到客家人堅毅不拔的精神。

 

【從挫折中逐步踏實成長】

 

龍潭鄉三林社區位於桃園縣東南方,屬於台地地形,清朝初墾之時因地形略呈三角形,地名遂稱「三角林」;光復後合併清水坑為「三林村」, 再因人口激增, 於民國九十一年起行政區劃分為三林、建林、富林三村,但生活上同屬一個社區。社區農產以茶葉為大宗,經過茶種和施肥方式的改良,已然建立「椪風茶」茶鄉的名號,因此最初想要發展工藝時,第一個想到的項目就是「茶染」。早在九十六年, 三林社區發展協會就接受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補助,展開社區工藝產業發展的探索。最初配合茶鄉特色,嘗試開發「茶染」布料,因定色困難而失敗,後來擴及「植物染」,但也沒有成功。九十七年轉向製作「拼布包」,經導入師資傳授技巧,雖漸具雛形,但成品費工耗時,售價太高,難以銷售。九十八年,改以手縫和車縫交互運用的方式產製,工時成本降低,價格和品質逐漸具有吸引力。發展到這個階段,三林社區的拼布包融入在地的客家文化元素,大量運用客家花布、桐花布為材料,以及大衿、肚搭等傳統造形,而且價格介於六百元至二千元之間,不像一般手工拼布包動輒五、六千元,所以能夠被消費者接受;但是在另一方面,卻也存在缺乏設計人才、製作人力不足、行銷通路太少和產品包裝簡陋等問題。所以三林社區在九十九年即以改進上述缺點為目標,提出「三林手工藝,布布為營」參與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教師學員全心投入課程】

 

計畫的執行首重設計人才培育和生產人力養成,由林秀蘭、林秀琦、蔡文玉和劉玉蓉四位講師主持課程。六十個小時的設計人力培育課程,從布料、縫製技巧入門,重點在布包包、布偶、布帽和客家服飾的設計,總共完訓七個學員。製作人力培育課程規畫五十二小時,有二十個學員參與,授課內容偏重在上述布包包等品項的實際製作操演,從每個步驟及要領教起,讓學員具備產製的能力。前後八個月的課程,教師和學員全力投入其中。講師林秀蘭表示,「每位學員的認真程度真的很令我感佩,這些媽媽們大多已年過四十五,眼睛開始老花,手工縫紉對她們可以說是非常吃力,戴著老花眼鏡,穿針引線,一針一針細密地縫著,卻沒有人喊苦喊累,讓我深深體會客家婦女吃苦耐勞的精神。」學員謝瑞華談到上課的感想時表示,本來以為自己在女紅方面已經相當純熟,上了課,講到針法種類與運用,才知道自己以前懂的只是皮毛的基本手法,更談不上設計和製作。她說,「這次的老師都屬實務派,不打高空、不談學術,講的都是非常實用的技巧與要領,實作課程更是不厭其煩逐一指導,讓每一位學員學習到想學的東西,收獲豐碩。」

 

【客家元素變得時尚有型】

 

這次計畫期間總共設計了十四款商品,經過評估之後有八款可以納入產銷項目,其中優雅肩背包、復古版型提包、新潮公事提包、時尚流行包、客家大衿提袋、A4束口資料袋等六款,已經開始進行量產和行銷。在這些產品中,客家花布和桐花意象經過巧思設計,變成新穎亮眼的各式包款,讓大家體會到客家文化元素可以變得這麼時尚有型。課程結束後,學員培育期間完成的作品,先在社區活動中心向社區大眾展示發表,並且邀請龍潭鄉其他社區的幹部前來觀摩。而配合桃園縣政府舉辦的「客家文化節」,協會設計的商品和學員的作品,也受邀進駐客家文化館特展室,期間參觀的民眾逾一萬二千人次。聽到要進駐客家文化館展示,學員心中是既興奮又不安,因為不知道別人會怎樣批評自己的作品;而當參觀者的讚嘆聲此起彼落時,這些媽媽們的喜悅又豈能以筆墨形容。國寶級客家山歌歌后賴碧霞老師在參觀後就稱讚說,「我看過很多客家文化商品侷限在某一個死角,甚少突破創新,很高興見到三林社區能夠發揮巧思,把傳統客家花布發揮到極致,賦予客家花布新的生命,創造出一件件有特色的商品。」

 

【擴大行銷追求永續經營】

 

在行銷通路方面,這次計畫也頗有斬獲。以前的銷售模式是採用活動攤位行銷,不僅在人力上窮於應付,而且又受制於天候,所以成效欠佳。這次協會理事長曾永記運用人脈資源,並親赴各熱門景點洽詢商家,順利開拓了台北市華山商場絹布坊、三峽老街張義泰布行、大溪花海農場、客家文化館精品店、公館鄉農會直銷部、南庄老街建新布行、南庄鄉桂花園餐廳、池上鄉客家文化園區商品部等八個合作經銷商,建立起通暢的行銷管道。另外也建置網路商店,將商品逐一上架,讓民眾可以很方便地從網路上點選購買。由具有專業行銷經驗且地點適宜的商家代為銷售,讓產品能有效率地賣出,每月平均銷售額由三萬八千元增加到十三萬六千元,成長逾三倍半之多;由於營業的擴大,聘任的正職員工也由二人增到五人,委託計件代工人員也由一人增至三人,可以具體看到社區工藝產業的成長,以及未來發展的希望。展望未來, 協會理事長曾永記表示,三林社區期盼以傳統客家花布為主題,注入文化創意與工藝技巧,打造全新流行趨勢,從而擔任社區產業轉型的火車頭,帶動地方發展。未來拼布產品將不斷調整、研發,迅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且繼續開發百貨公司和機場免稅商店的銷售管道,然後朝向設立工坊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在增加社區婦女就業機會的同時,更期待以獲得的利潤投入社區福利工作。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