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黃麗淑

黃麗淑
黃麗淑是談及臺灣漆藝時不能錯過的人物,其漆藝創作結合傳統與新意,在艷彩中有其簡潔與典雅,被公認為是當代臺灣漆藝最具代表性的創作者之一。
 

隱居在南投草屯山區的黃麗淑對漆藝的熱情溢於言表:「我很喜歡漆器,很喜歡做漆藝,很喜歡做漆藝研究」。她解釋,自己與漆器的淵源發生在1994年左右,那時的她對漆器、蒔繪之術還不甚了解,但看到臺灣省政府從倉庫清出的總督府遺留漆器文物,當下就十分訝異於漆器的精美,也因此深受吸引。之後她曾經跟隨漆藝大師陳火慶鑽研漆藝,赴日本研究所、沖繩工藝指導所研修漆藝,如此不斷研究與精進,今日的黃麗淑已可謂臺灣漆藝、漆器的歷史、文化及相關技法的執牛耳人物。
 

黃麗淑位於草屯的漆藝園區──「游漆園」,是她的創作根據地,其規劃相當多元,除了授課教室、倉庫與展示空間之外,還有偌大的庭園種植花草、樹木及池塘流水等。在這裡可以讓人徹底身心放鬆,專心創作,它的美景正如一座夢想天堂。黃麗淑表示:「這個園區就是我的夢想啊,園區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我的心血,這真的是夢想的莊園。」然而她也不諱言,由於她必須一個人承擔起這園區所有的大小事情,分身乏術之下,她已經把大學教職請辭了。然而她也緊接著說:「無論是在大學兼課,或是在現在的園區教學,其實對我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都是推廣漆藝、都是漆藝教學,這就是我的樂趣,我優遊其中而且充滿熱情」。
 

在園區工作之外,黃麗淑也談及近來的活動,比如前些日子工藝中心的 Yii 品牌計畫。她認為這個活動創造了工藝家與年輕設計師交流的機會,確實可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與概念。但同時她也認為,年輕人在發展設計想法的同時,也必須加強本身對材料的特性與加工方法的了解,掌握後才能夠正確拿捏產品要呈現的面貌。她說:「如果這些基本的東西沒有把握,設計師談設計將會華而不實,尤其是傳統工藝領域,更需要專精的投入與研究,累積經驗去加強深度。」
 

談到近年來文創商品的發展,黃麗淑則直陳當前文創產業發展的矛盾之處:「臺灣的文創發展是要保留傳統,還是要擴張全新的範圍,或者是兩者兼具?如果是以兩者兼具為目標,那麼方向與目標為何?具體的措施又為何?」她進一步表示,「生活工藝」有可能是文創產業發展重要的環節之一,但是一般人常常將生活工藝誤解成「體驗工藝」。「生活工藝」是在生活中融入工藝、用工藝品好好享受生活,換言之也就是生活環境的食衣住行育樂中,都有工藝品的身影、都能感受工藝的美;而「體驗工藝」則較類似某園區內,旅客能夠手創的工藝品。兩者在功能與美學深度上均不相同。


黃麗淑表示,工藝發展的契機並不是不存在,「從小做起」是一個讓她充滿希望的概念。她常藉由授課的場合勉勵學員說:「自己孩子的美術老師應該是媽媽,而不是學校的老師。」她認為下一代在生長的同時,接觸到的環境、使用的東西,穿的東西等,都可以是「美的養成」;美學不應該只依靠學校的美術老師教導,而是應該在生活環境中薰陶,否則美學教育很容易流於表面,如此工藝發展也將不樂觀。
 

黃麗淑強調,從事工藝真的很辛苦。現在的園區看似夢想成真,但其實有處理不完的大小事情,還要抽空進行自己的工藝創作。如果她沒有堅持、沒有毅力、沒有熱情與家人的支持,真的很難支撐下去。但是話一說完,卻看見她不改微笑地說:「活到現在才發現實踐夢想很難,但我現在有自己的園地可以做自己歡喜的漆藝,不需要計較代價與成果,這些對我來說,就夠了。」黃麗淑的漆藝之路,就在她的不懈耕耘下愈走愈順遂。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7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