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謝嘉亨

謝嘉亨
謝嘉亨是一位隱身在臺北後火車站鬧區寂靜巷弄中的陶瓷工藝家,人們常將他定位為一位製作陶瓷蒸汽火車的工藝家,這是由於其火車系列的作品太過完美、精緻與耀眼,因此讓鮮明的火車形象一直跟隨著謝嘉亨,但是這樣的觀點並不全面,並且可能略微失焦。 正確地來解讀謝嘉亨的創作,其實是不斷地在追求「極限主義」─材料與顏色的極限。對此他解釋說:「我的創作是在兩個材質中跨越,從土跨到金屬,又從金屬跨回土。其間不停地追求極限,找尋陶土的所有可能性。」謝嘉亨認為,只有釉色才能呈現陶土材料最完美的型態,陶土也因為釉色的呈現而擁有其他材料無法超越的優勢,因此多年來他始終堅持陶土一定要上釉料。
 

謝嘉亨能夠在陶土與金屬中穿梭,主要依靠他的獨門絕活─「閃光釉」。「閃光釉」是西班牙的國寶級技法,原本是13世紀阿拉伯人在進貢皇室的陶瓷上所採用的特殊釉法,其特色是「在不同角度的光源照射之下,會宛如蝴蝶雙翼在陽光下耀眼,不停地閃耀著多彩絢麗的色澤」。在西班牙馬德里市陶瓷學校求學期間,謝嘉亨無意間接觸到這個技法,旋即為之著迷,後來他積極地投入反覆試釉,最後不但將它成功呈現在世人面前,而且在他不停鑽研努力下,「謝嘉亨的閃光釉」所能呈現的色彩多元與變化性,已經是連西班牙人都無法跨越的境界了。這個「西班牙國寶」技法,就這麼扎扎實實地變成臺灣的特色。
 

謝嘉亨的創作初期是以「鐵路」系列為代表,他說道:「會從事這樣的主題,除了因為喜愛鐵道文化之外,主要也因為火車是臺灣人共同的記憶。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居住的人,無論是什麼族群、何時到達、生活了多久,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火車上找到專屬於自己的記憶與認同感。」他進一步拿西班牙的例子來闡述說:「其實西班牙境內也包含很多種族,也打過內戰,文化大熔爐的現象比臺灣更甚,至今社會上仍存在很多對立,然而一旦民俗歌曲如〈佛朗明哥〉響起時,彼此之間就沒有任何的分野,彷彿大家都可以用民族音樂來忘記彼此之間的歧見。」謝嘉亨認為臺灣的情況也類似,小小的土地不應該再累積多餘的對立,而應該找到彼此之間的共通點,一步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這樣一來,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才能齊心協力為臺灣的未來而努力。有鑑於此,謝嘉亨展開了長達數年的「火車」系列創作,一直到2009年才大致完成。
 
在「火車」系列之後,近年來他的創作重心已有轉變,目前他正在進行「非寫實」系列作品,其作品諸如〈清涼的聲音〉,將古早冰車中懷古的重要元素抽取出來,透過放大、重新排列的手法製作;另一作品〈陶罐〉,將達悟族傳統造型的陶罐,轉化成二面的型態,再配合閃光釉來呈現嶄新的意象;〈波光玄武〉則是轉化澎湖著名玄武岩元素,透過幾何造型來加強力道,並配合閃光釉來傳達海浪經年累月拍打岩石,所造成的衝擊痕跡與滄桑歲月。此外還有「機器人」系列,利用鐵道文化的零組件創造出機器人整體造型,並在細節部分發揮陶土的優勢,自由地將零組件放大、縮小及轉型,讓作品呈現更完美的姿態。謝嘉亨在這個系列中擷取了西班牙文學人物唐吉訶德的精神,再搭配閃光釉的採用,用以完整詮釋真實與幻想的創作,可說是他近年來集大成的創作之一。
 
 提到如何一直保持著對陶瓷工藝的熱情,謝嘉亨表示:「我用陶土說故事,用陶土做感人的作品,用陶土傳達我對土地的愛情,這樣的我比任何人都還幸福。」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謝嘉亨的作品便是在用心、用情的經營下,一路走來。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46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