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柯錦中

柯錦中

柯錦中出生於民國54年的彰化縣和美鎮,父親是位木工師傅,因此自幼便與木材、神佛與民俗工藝結下深厚的因緣,又成長於典型的大家庭,在父親的薰陶下,兄弟皆從事木工、裝潢的工作,唯獨他外出學習粧佛、神像雕刻。

13歲即進入「顯明佛店」黃必昇老師門下,由於長時間辛苦的工作與磨練,奠定了在粧佛及雕刻工藝上的深厚基礎。17歲那年再度重拾書本,完成國中學業後,繼續進入明道中學美工科,學習美工科的基本課程,受到朱嘉樺老師的特別提攜與指導雕塑之美,促進日後創作新思維與方向,此期間也協助彰化天竺國江吉次師做代工、修坯(光)的工作,學習過程中師父把他帶入粧佛的全職工作,從磨砂、打底、褙紙、批土,漆線、按金、彩繪等一步一步的學,雕的部分也慢慢的從基本練起,熟能生巧,因而練就出整套的雕、粧佛像工藝。

自開始學習木雕以來,不曾離開過這份他所熱愛的粧佛、神像雕刻工藝,37年來不斷努力精進,一刀一斧細心雕琢,作品巧奪天工,如參造化,實屬不易;至今仍不眠不休地努力從傳統中展現新意。由於意識到兩岸衝擊很大,新工藝必須有新的素材展現,十幾年前為了與大陸市場區隔,自己從粗坯、修光、磨砂到漆線、彩繪、等七大製程皆一手包辦製作,一尊尊色彩鮮艷、知性感性交融的佛神像就這樣一一產生。而主神與配神之間,也有著不一樣的表現方式,例如主神通常都是以坐立表現,配神通常有二至數十尊神像,以站立居多,而配神的動態、肢體可誇張,主神屬於文態涵養較不同。柯錦中說道:「神像服飾上追求的是完美漆線,服飾顏色隨官階而變化,加上眼神用特別的磁漆彩繪,使其炯炯有神,都能大大提升神佛的莊嚴。」又以原木色作為基底,鑲上金線,做創新大膽的美學運用,更將原木素雅、隨和溫暖的特性帶入佛神像裡,展現了氣宇非凡的神韻氣質,精緻漆線雕更代表傳統工藝的精華。根據傳統文化習俗,原木、原色、素面的佛神像是不能上供桌的,除有「安金」的佛神像,具足五行的能量方可有完整的神、佛像莊嚴的規格,也才能有好磁場(安奉者方能得到良好的磁場庇護),接著說:「報告神佛,有一定的儀軌,就像掛號登記與工藝師結緣,這個過程必須誠心誠意,一點都不能馬虎。」而古語也說:「佛要金裝,是代表神佛尊貴性的存在,也代表供奉者的誠心。」為了因應新時代的不同,依照現代人的喜好及特殊的工法,必須求新求變絞盡腦汁展現新概念與創新,就能成為一般的工藝收藏品了。

曾獲選「第七屆大墩工藝師」、「第五屆臺灣工藝之家」、「第一屆府城傳統民間工藝展第二名」的殊榮,亦參加民國82年臺北國際工藝展、臺灣國際藝術博覽會,於民國91年受邀「國立臺灣博物館薪傳與創新的對話」,為主展人及現場示範講師,柯錦中表示:「傳統工藝的展現,在於傳統的技法,而時代的材料是新元素,技術和新元素所產生的效應就是新的工藝,所以創新工藝是融合現代感及時代喜好的觀感而成;傳統工藝需要保護與傳承,更需開發新動力及創造力,而能使傳統工藝賦予新生命,始之不斷延續,就需新生、再造,工法與用料的變化也須不斷的改造,也因此衷心希望肯學習的下一代能為傳統工藝傳承命脈。」傳統文化不能斷,對於傳承柯錦中有著很深的期許。

柯錦中作品遍布全臺,嘉義太保市七主宮、臺南新營區延平郡王府、高雄鳥松天王宮、南投濁水天后宮、雲林西螺廣福宮、彰化社頭金甯山寺、乾坤宮、文聖宮、永靖參天宮、二林普天宮、武山堂、鎮港宮、鹿港參聖宮、秀水菁安宮、員林青山宮、上元宮、南投受天宮、和美三順宮、桃園天賦宮、臺中市凌霄宮、斗六香雲寺、莿桐天樞院、彰化市龍鳳寺、埔心真武堂、乾元宮、明聖堂、埔鹽真武堂、善化堂等等還只是其中一部分。 

柯錦中對於此產業未來的期許,必須建立個人品牌與風格,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如今有兒子柯坤良繼承衣缽,與太太張貴菜(素人藝術創作家)的扶持,是心中最大的安慰,而凡事以感恩的心與堅持、從興趣中認真工作,這樣才能長長久久。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51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類似設施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