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

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
日本的神社體系大約可分成兩類,一為國家神道,一為民間信仰,前者是日本政府自明治維新後為了推行國家政策,讓人民深刻感受到新體制國家的誕生,所推行的宗教政策與措施,創造了國家神道作為傳統,以鞏固其領導核心;後者是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信仰,屬於自然崇拜的一種。日本統治臺灣之後,這些宗教信仰隨著日本人來到臺灣,特別是日本政府透過宗教的力量來強化其統治,神社即是政策下的產物,在國家主義之下被建構的國家神道世界,透過神社空間的展現,達到天皇神化、穩固人心的目的。做為日本國家宗教-神道教信仰中心的神社,祭神主要有天照大神(日本皇室之祖神)、天皇及皇族、國魂神(守護國土之神靈)等,也就是將天皇神化,加以祭祀而產生的神明。新竹神社主祀昔年攻台陣亡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選定地址為崧嶺山半山腰處,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於1895(明治28)年,率兵攻打新竹尖筆山時,在這個地方紮營,因此選在其曾駐留過的「御遺跡地」建造神社,別具意義。新竹神社的興築始於1915(大正4)年三村三平擔任新竹廳長時,之後繼任的高山仰正式設立新竹神社造營事務局,由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及其助手八阪志賀助、手島誠吾設計建造。第一代新竹神社於1917(大正6)年動工,次年落成,其他設施包括中門、拜殿、社務所、手水舍、鳥居等等,並於1920(大正9)年正式列為「縣社」。1942(昭和17)年社格再升為「國幣小社」。1936年後為強化皇民化運動,殖民者也從精神方面利用國家神道教來達到目的,神社成為教化的工具,為擴大規模,於1938年動土興建第二代神社,1940年完成,除了本殿之外,尚有祝詞舍、神饌所、神樂殿、休憩所、齋館等設施,還增加了參拜道、公共廁所等附屬工程。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