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海山神社殘蹟

海山神社殘蹟
昭和六年至昭和二十年(1931-1945)作為臺灣日治時期的最後階段,臺灣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並提出「國有神社」的口號,並在各地廣建神社,以作為社會教化的中心。海山神社便是建立在此時期,於昭和十三年(1938)竣工,屬無格社,坐落中和庄外員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皇民化運動宣告終止,民國三十四年(1945)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僅有少數神社改建為忠烈祠,其餘多數皆遭破壞,包含海山神社,直至民國八十六年(1997)神社僅存殘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