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中和瑞穗配水池

中和瑞穗配水池
中和地區早期為原住民聚居之地,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閩、粵漢人來臺開墾,始有漢人村莊記載,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治臺後,為改善用水品質及海山一帶「山本煤礦」洗煤製鍊等需求,故於昭和三年(1928年)動工興建板橋水道,隔年啟用供水。
板橋水道建設工程即包含昭和四年(1929年)創建之瑞穗淨水池(今瑞穗配水池),建於瑞穗高地,作為送水與配水的分界點,此後隨著板橋車站建設,帶動地區迅速發展,大量人口湧入此地,使日本當局計畫於昭和十六年(1941年)進行板橋水道擴建,但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宣告終止。
光復後,水道系統因受戰爭破壞,供水量銳減,政府計畫整修並與以擴建,過程中,日治時期初置的水道系統逐漸因改建而不存,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汲取新店溪水,逐漸取代地下水源,至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改採大漢溪地表水為水源,板橋地區自來水系統完成,地下水源完全退出供水行列,日治時期遺留之水道遺跡僅瑞穗配水池保存最為完整。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