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淡水外僑墓園

淡水外僑墓園
在天津、北京條約(1858年、1860年)之後,淡水成為國際通商口岸,促使各國洋行到淡水設行貿易,而咸豐十年(1860年)七月二十八日所立的北京條約之「中德通商條約」中已載明,朝廷允許外國人在傳教、居住、購地、埋葬等。雖在淡水外僑墓園中最早的一座墳墓為同治六年(1867年)所建置的,但直到同治九年(1870年)才開始管理墓園,並且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始有管理帳冊。
同治六年(1867年)英國人Charles Earl將夭折的女兒埋葬於紅毛城後方山坡上,即淡水外僑墓園的第一座墳墓,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中英斷交,英國領事館遷走,墓園因此荒廢,至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才由加拿大僑民協會出面認養、整理及修繕。淡水外僑墓園歷經了清代、日治時代至光復,埋葬於此的外國人共有七十六人,最後一座墳墓為英格蘭人Francis Herbert Berger O.B.E.,葬於民國八十九年(2001年)七月十四日。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