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淡水禮拜堂

淡水禮拜堂
咸豐十年(1860年)後淡水成為國際通商口岸,並於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開關徵稅,此時期成為全臺最大貿易港,更吸引許多外國人士到此從事貿易等行為。同治十一年(1872年)馬偕牧師抵達淡水宣教,並在此建立基督教長老教會淡水教會,初期的淡水禮拜堂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向寶順洋行的John Dodd承租的房子,做為馬偕的家和佈教、行醫之地;同治十二年(1873年)租用稍前的民房做為新的禮拜堂,直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偕醫館旁的教堂興建完成,並由馬偕牧師設計,淡水教會翻修醫生宿舍做為禮拜堂,建築形式為兩落,並設有小院子;大正二年(1913年)九月於現址改建禮拜堂;昭和七年(1932年)重建禮拜堂,昭和八年(1933年)完工,是為現今之樣貌。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