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關西東安古橋

關西東安古橋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橫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為五孔石砌拱橋,造型兼具結構與美學,興建於1933年,依據碑記所載,於同年底完工,成為聯絡關西街區與東安里之要道。
東安橋為石構造之連拱式結構,橋體構造之外層為石砌。共有兩座橋台、四座橋墩及五個橋孔。橋拱為半圓形,各拱孔徑(拱跨)6.7公尺。橋墩寬度約1.78公尺,長度約5.54公尺,呈下大上小之形狀,由橋墩頂部向下逐漸擴大。力學上,橋墩基礎透過橋墩的傳遞,承受了來自上方橋面、拱肩、橋墩、拱圈等荷重,為支撐橋體並將載重傳遞至土壤之主要構造。
目前所見橋體與原貌有所出入,後期曾於橋墩進行補強,增加半圓柱構造,近來又因交通量增加,增建新橋一座,而成為兩橋並行之現貌。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造堅固的石橋,並由當地居民捐資興建,聘請日本技師設計,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至今歷經數十年使用仍完好,顯見其工程技術與品質之高超。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牛欄河水岸景觀經由關西鎮公所多年的改善與維護,已成為具有一定水準之河岸景觀風貌,在北台灣已成為值得稱道的水岸景觀。
東安橋造型優美並融入周邊景觀,具地方與時代特色,優良工法亦足為後世典範,後期雖增作補強構造,致遮蔽該橋樑部分外觀,但不致影響對該橋原貌之研判,且富含建築技術之研究價值。
東安橋與關西居民的生活,一直有著長久的淵源,以及共有的生活記憶。他同時是一個歷史的場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地方生活記憶具體而微的呈現。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