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大埤三山國王廟

大埤三山國王廟
大埤三山國王廟,係由原籍廣東饒平的潮籍移民於康熙年間所創建;嘉慶十四年(1809),由張元國、張元基兄弟,集資改建;明治三十九年(1906)大地震後三山國王廟倒塌,昭和六年(1931)重新鳩資起建廟宇並新刻鎮座神像,其為本建築主要完成年代。

昭和六年(1931)的臺灣,在經濟上已然厚實,除部分重要廟宇延聘唐山匠師主持外,亦有本地匠派因有高超的技藝而有極大的發揮空間,如明治四十一年(1908)完成北港朝天宮的陳應彬匠師,即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與案例,其於昭和六年完成的大埤三山國王廟,亦是其重要作品之一。日治時期興建的臺灣廟宇建築受洋風影響,以及雲嘉地區重要的地區性手法「堆塑」,均在昭和年間的修建過程中採用,成為多元文化交融並列的豐富形式。

戰後,三山國王廟曾歷經多次修建,除建築材料改變、剪黏裝飾增加外,亦新建香客大樓、鐘鼓樓等,然廟宇建築本體仍維持昭和年間修建之樣貌,後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經內政部審查通過,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