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台灣糖業試驗所

台灣糖業試驗所
臺灣於十七世紀荷蘭殖民時代即有蔗糖的生產與輸出紀錄,甘蔗乃與稻米齊名,是數百年來的兩大主要農作物。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為求財政自主,積極推動蔗糖產業現代化,鼓勵民間財團於各地興辦新式糖廠,並設立專責研究機構作為糖業發展的堅強後盾,為臺灣從農業社會邁向工業化的重要關鍵。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總督府成立「殖產局臺南出張所」,負責糖業改良事務。1932年(昭和七年)將各相關研究單位合併為總督府直轄的「台灣糖業試驗所」,成為日本在臺最重要的產業研究機構之一。1933年(昭和八年)硬體設備初步籌建完成,於11月25日舉行「開所式」。
糖業試驗所創建初始,下轄育種、耕種、製糖化學、農藝化學、病理及昆蟲等六科及庶務、農場二課。因應研究工作的需要與工作人員生活起居,糖業試驗所在1933(昭和八年)至1939年(昭和十四年)間於所內增建宿舍、倉庫、作業室、實驗室、製糖工場等,研究場域及設備乃日趨周全。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更名「台灣省糖業試驗所」。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與「甘蔗研究所」合併改稱「台灣糖業試驗所」,歸台灣糖業公司管轄。
2003年(民國九十二年)研究所內最為重要且歷史最為悠久的建築物,包括:北棟本館、中棟原「育種農藝化學廳舍」與南棟原「昆蟲病理製糖廳舍」等,經臺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2005 年(民國九十四年)台糖公司總部南遷,古蹟經整修後改為總管理處辦公室與實驗室使用,時至今日仍維持原始的行政與研究用途。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