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原寶公學校本館

原寶公學校本館
明治31年(1898)設立臺南第二公學校,以西門外水仙宮原三郊本部三益堂(今水仙宮後之永樂市場處)做為第二公學校的校舍。明治42年(1908)於今學校所在地興建校舍,至明治44年(1911)完工,計有本館一棟八間,教室四棟,每棟各三間,以及運動場。但因學童增加、校舍狹隘,於昭和10年(1935)動工新建新校舍本館,至昭和13年(1938)完工。在二次大戰末期遭受轟炸,校舍多有損毀,僅本館保存較完整,戰後改稱忠孝樓。民國36年(1947)校名改為「立人國民學校」。民國82年(1993)二樓玄關起火,十八間教室燒毀。
明治31年(1898)台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公學校令」,臺灣各地相繼設立公學校。日治期間在原臺南市範圍中,相繼設立臺南第一公學校(後改為臺南師院附屬公學校)、臺南第二公學校(後改為寶公學校)、臺南第三公學校(後改為末廣公學校)、臺南第四公學校(後改為港公學校)、臺南女子公學校(後改為明治公學校)等十四所公學校及一處分校;為便於日人兒童接受教育而有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安平尋常高等小學校等三所日人小學的設立。原寶公學校除仍做為初等教育之場所之外,保留日治時期安置象徵天皇的神聖文物之奉安室與奉安箱,為台灣少數之案例。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