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旗後天后宮

旗後天后宮
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建基於約明永曆27年(1673)。當時有漁民徐阿華,因遇颱風漂至旗後,見此地為捕魚、定居的好地方,乃回鄉邀集同鄉漁民攜眷前來定居,並隨身迎奉湄洲媽祖來臺,而四處捐緣建祀媽祖宮以為守護神。
康熙30年(1691)旗後人口日漸稠密,徐阿華等因恐廟產被奸貪之徒侵占,乃邀洪、王、蔡、李、白、潘六姓頭人丈界廟地,並合立開墾字乙張以杜絕爭端,從此,旗後便以媽祖廟為中心逐漸發展開來。
光緒13年(1887)洋商張怡記等號召重修。昭和元年(1926)信徒蔡吉六發起重建,民國37年(1948)蔡文賓等信徒以保存古樸面貌為整修重點,籌款重建為現今廟宇。
其平面格局屬兩殿兩護室之形式,前殿與正殿間又以一亭相連。中門石獅造型優美、石質堅良,尤以廊牆下花崗石花鳥堵最具古拙味。另外,木門扇上的歷史人物及麒麟木雕,姿態生動栩栩如生,皆為不可多得之民間藝術傑作。廟側天井有口光緒12年(1886)所鑄的鐘,及光緒18年(1892)的木楹聯一對:「旗峰煥彩得光照,鼓嶼來潮汐信通」,左護室內更供有一艘王爺船,處處顯露這座濱海廟宇的特質。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