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竹仔門電廠

竹仔門電廠
竹仔門電廠原稱竹仔門發電所,明治41年(1908)初動工興建,歷經二年多的工事和測試,於明治43年(1910)6月正式啟用。發電機組採用第一代川流式水力設備,水源引自於荖濃溪,運用地形高低21.3公尺的落差,將溪水導引送入電廠,以水力帶動發電機組。發電後的水流則引流入獅子頭水圳,用來灌溉美濃平原將近四千多甲的農地,大大嘉惠美濃、南隆地區的農民。生產的電力供應台南、打狗和阿猴等南部重要城市,特別是支應打狗築港工程和竹寮取水站的電力需求,可謂奠定南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民國52年(1963)廠名更改為「竹門發電廠」,民國66年(1977)與位於六龜的土壟發電廠合併,改稱「高屏發電廠竹門分廠」,其行政部門設在竹門電廠,土壟電廠則以遙控控制,而後該廠又一度更名為「竹門機組」。
該電廠建築造型優美,內部發電機組更具歷史價值,因此,內政部於民國81年(1992)5月將竹仔門電廠列為台灣第一座「產業古蹟」,為三級古蹟。後來在民國92年(2003)10月28日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