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佳冬西隘門

佳冬西隘門
佳冬隘門採門樓形式應始於清嘉慶16年(1811),現存在西隘門與北隘門的外向立面皆嵌有「褒忠」橫額,據清嘉慶25年(1820)<港東里建立褒忠碑>(現存北隘門)所載,「褒忠」碑係佳冬庄民在清嘉慶16年(1811)建立,據此推論,佳冬西隘門的創建時間為清嘉慶16年(1811)。佳冬西隘門自創建以後,至清道光30年(1850)因門樓「年湮日遠,牆壁傾頹,棟樑朽壞」,<重建六根莊門樓碑記>(現存敬聖亭旁)所載,所以庄民乃集資重修。爾後至日治期間並無留下相關的興修資料,迨至民國68年曾經整修,民國85年由於隘門嚴重毀損,乃將正立面重新整修。
佳冬鄉地處屏東平原客家聚落的南端,也是濱海的客家聚落,屬六堆客家聚落的左堆。在清領時期閩粵關係緊張的情況下,鄰近又有排灣族,因此閩、客、排灣族三個族群間經常發生衝突。客家人多結合集中聚居,為求自衛,各村庄周圍皆種植莿竹,大村庄則建有土牆、濠溝,並在村庄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設有柵門,以作為防衛及進出村庄之用。柵門在日後改建為磚石的門樓,因其主要功能是作為防禦及進出之用,所以又稱「隘門」。佳冬的客家人為防衛家園,在村庄四周築石牆,並建四個隘門。佳冬的四個隘門今僅存西隘門(或稱西柵門)與北隘門(或稱北柵門),其中又以西隘門保存最完整,外向立面嵌有仿乾隆御筆的「褒忠」二字,「褒忠」橫額兩側有對稱圓形銃孔(鳳眼)與泥塑蝙蝠圖案,左右柱面題「褒雍粵城,忠著閩邦」,構成一幅完整畫面,傳達客家人昔日保家衛鄉的忠義精神與幸福安居的訴求。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