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花蓮吉野開村記念碑

花蓮吉野開村記念碑
花蓮的吉安地區,是臺灣最早引入日本移民的地區之一。明治32年(1899)由賀田金三郎設賀田組,採私營移民方式招募拓墾,然因水土不服及「蕃」害等問題而終失敗。明治42年(1909)開始官營移民階段,明治43年(1910),在花蓮港廳轄下選擇了荳蘭社成立移民指導所,並陸續建立了吉野村、豐田村、林田村等三處移民聚落。經過4年的努力,到了大正末年,已然規模完備,以吉野村而言,戶數達三百三十戶,人口一千七百餘人,是一個擁有道路、輕便鐵路、灌溉水圳、(吉野圳)、醫療所、小學校、郵局、派出所等完備設施的移民村。為了撫慰移民的精神,吉野、林田、豐田等三個移民村在規劃之初除設有神社之外,並官方的布教所。按當時移民信仰比例,佛教的真宗在三個村內所佔皆為最高,初創的布教所自然也以真宗為主。

吉野布教所是三個移民村中最早設立的一處。明治44年(1911)吉野村基礎設施大致完備時,吉野布教所也同時落成。不幸第2年9月大颱風將吉野村的建設及兩百四十戶家屋幾乎幾夷為平地,一切又需要重新開始。災後重建的布教所規模不大,構造亦顯簡略,曾由真宗派本願寺派出員岡本泰道任布教師。「吉野神社」為住民春秋二祭所在,尤其每年6月8日鎮座祭典更是隆重盛大。吉野袖杜祭神包括天照大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征台戰死之北白川宮能親王等,是吉野全村之守護神。神社於明治45年 (1912年,大正元年、民國元年)。由總督府民政長官、殖產局官員及移民共同捐輸建成,不料,同年遇風暴侵襲損毀,至大正4年(1915)再度修復。神社位居今慶豐村中山路三段、慶豐十街、慶豐十一街、慶南二街的四條道路中間,略成正方形,佔地四千五百坪,目前已成廢墟難覓。神社前一帶稱「宮前」即因位居神社前。戰後神社成為軍營,目前僅餘大正元年(1912)年6月8日所立的鎮座紀念碑還留在荒煙蔓草間。吉野移氏村紀念碑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座官營移民村落吉野村於花蓮設立。

明治43年(1910)日本人在吉安鄉設立「荳蘭移民指導所」,並大量由四國德島縣移民進駐,當年考慮地名時,因移民多住在德島縣吉野川沿岸,因此特別取名為「吉野」。當年吉野村為臺灣第一座官營移民村,為了管理方便及防禦考量,將農宅集中自成一區,昭和8年(1933)2月以高逾三公尺以上的風景石刻碑紀念,並由當時臺灣總督中川健藏(1932-1936)題字「拓地開村」。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