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後浦許允選洋樓

後浦許允選洋樓
許允選洋樓建於明治44年至大正4年(1911-1915),為兩落、後落帶左凸規的建築物。前落為二層五腳基外廊樣式,後落為閩南式二坡七架傳統建築,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閩南僑鄉受到南洋殖民地影響的一種折衷建築型式。最具特色的是建築正面五腳基的成凹字型,亦即二樓的五腳基僅於左右前房疊樓,而非一般完整的洋樓外廊。這種安排是為了符合大廳內祖先牌位得以「見白」的要求。同時,洋樓二樓的高度也遠比一般洋樓較低,僅為224 公分,也是避免高度上超過後方的許氏宗祠。因此,許允選洋樓的形制體現了傳統空間倫理對於洋樓的一種制約,是地域建築近代化過程中的重要見證。
大廳的左、右各三幅山水花卉主題的木板彩畫,筆觸精緻細膩;前後落柱上的聯對文字,筆跡溫潤渾圓,為創建者所題,主題內容表現儒家忠孝節義故事及隱逸山林的願望,闡述屋主所追求之核心價值。
興造者許允選(1889 -1952),字初蕊(又字幼蘂),於南門口興建洋樓並創辦「復和行」,由漳州等地進口建材及石灰加工買賣生意,渡口位於水門內(今金源利商行)位置。民國4年(1915)作為仕紳階層的許允選和其父許公標極積的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並從以傅錫琪為代表,向中央爭取立縣治成功。許允選在商界及地方事務逐漸樹立了誠信、勤奮、回饋社會的形象,現存一些碑文依然足見青壯年的許允選已投身地方政治、經濟等公共領域的參與。
許允選家族為後浦許氏義和派的一支,是晚清到民國期間金門家族由科舉仕紳轉型為商紳階層的典範之一;同時,他們亦為近代金門重要的意見領袖,在地方社會的轉型與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家族成員也有不少南渡至星馬,在貿易經營、教育領域等,均佔有一席之地。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