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新湖口公學校講堂

新湖口公學校講堂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新湖口公學校即今湖口鄉新湖國小,公學校講堂位於校園中央,原經過結構評估認為老舊有安全之虞,後經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一O七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新湖口公學校設立於昭和七(1932)年,講堂於昭和十三(1938)年落成。昭和年間湖口下北勢地區逐漸發展,就學兒童人數增加之後,於是成立新湖口公學校,在經費欠缺下,透過地方庄民的捐資,並且參與工程進行,才得以興建。講堂不但是學校師生集會上課、典禮之場所,也同時兼作為湖口庄公共集會場所。
公學校講堂採用RC構造,加強結構系統的穩固,形成以大開口部構成的簡潔牆面,反映出了現代建築簡約的特質,屬於當時代講堂建築中少見的案例。建築具有比例美感,視覺上相當協調。講堂建築進出動線規劃共有四個出入口,亦即除了東側講台的部分以外,西側與南側各做一出入口,北側則做兩出入口,以提升學生疏散效能。西側為山牆面主入口,入口上做雨遮,並在山牆處開小圓窗,兼具採光與通風。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明治四十(1907)年「新竹廳大湖口公學校」在波羅汶的設立,是湖口、新豐一帶現代教育的開端,學生的來源包含今天的湖口與新豐兩地。昭和四(1929)年原位於大湖口的湖口車站遷址至下北勢,帶動此區的發展,人口數量也隨之大增。為了考量學童通學的便利性,當時湖口庄長傅任提出將中崙分教場(大湖口公學校之分校)遷移至下北勢,同時開始籌集建築資金約一萬五千元,興建新校舍。當時資金拮据,湖口庄協議會員的范達,熱心公益,將其位於下北勢一八番地的田地,地價約三千五百円,捐贈給湖口庒設置學校,才得以順利興建。至昭和七(1932)年「湖口公學校中崙分教場」廢止,設立「新竹州新湖口公學校」,光復後改稱新湖口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七年改為新湖國民小學。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新湖口公學校從設校到講堂的興建,可以展現湖口從鄉村聚落邁向現代化城鎮發展的脈絡。就建築本身的美學價值而言,充分傳遞出日治時期的以比例與線條展現的建築簡約美感。不僅講堂建築本身,其周圍的老樹,與講堂共同構成場域,是極為珍貴且重要的環境教育場所。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