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1. 金門鹽業起源簡述
金門舊稱浯州,鹽業發展時間甚早,根據陽翟《浯陽陳氏祖譜》記載始祖陳達公(898-933):「於五代後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方十六,閩主王審知榜求元光後,公與兄通同住,留下麾下,授節度使,如公承事郎,領父命,奏鎮同安浯州鹽場,從之」,陳達就此登上金門島「管理鹽事」,卜居於陽翟村,可知金門島上早在五代閩國時期即有鹽埕。經宋代立都圖、始納戶鈔後,到了元代,金門鹽場正式納入政府管理。可推論,金門鹽業至今已經有一千一百年歷史,正式官治「建場徵鹽」(管理納稅)則已達七百年。正史中,對浯洲鹽場的最早記載為《元史》,佐證金門於元代已設有鹽場—浯洲場,官職設有司令官從七品、司丞從八品、管勾從九品。
清代林焜熿《金門志》卷三•稅賦考•鹽法,則有更詳盡地說明元代鹽場設置範圍、職官制度及製鹽方法等鹽場發展史,記載如下:「金之建場征鹽也,自元大德元年始。場轄十埕,埕分上下:上埕曰永安、官鎮、田墩、沙尾、浦頭,下埕曰斗門、南垵、保林、東沙、烈嶼。設司令、司丞、頭目、管勾史、司目,編民丁充灶戶,以十丁為綱,共一灶,歲給工鈔煎鹽,每丁日辦鹽三升。官起囤倉廒,分召商運,仍任達魯花亦董其事,歲收鹽課。每埕選大鹽戶一人為百夫長,一人為總催、一人為秤子,收支出納。後為丁夫、灶戶上言島上艱苦狀,達魯花赤議准:令將崩塌通潮及拋荒埭田,砌小石為鹽埕,日曬鹵水,結成白粒,召商販運,以為定例。」
2. 元浯洲場司令築寨砌路記事巖刻
元惠宗(1320-1370)為元代最後一位皇帝,年號為至正,時任忠翊校尉浯洲場塩司令陳元澤募款於太武山修築山寨、鋪砌登山石路,並於山頂古道旁擇一大石,銘刻以為記事,碑體文字為楷體,下為巖文銘刻內容,共分五行:
忠翊校尉浯洲場塩司令陳元澤
募緣築造山寨、鋪砌石路。董役司
令謝忠南、司丞王國禮、管勾呂務
能、耆儒陳志霖、僧王岩、司吏李榮。
至正癸卯二十三年春三月謹誌

碑碣文字旨為說明陳元澤募款建築山寨、鋪設石路之事,並記錄與此事相關的人物。碑文記述之職官名:司令、司丞和管勾,皆與《元史》和《金門志》等史料記載內容相符。藉此,可知其乃說明了元代浯洲場官員會同地方耆儒和僧人,推動了修築山寨、鋪砌登山石路的工程。其紀年為元至正23年(1363年),為目前金門島境內僅見之元代石刻,至今年代久遠。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