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與山海共舞的香蕉絲編織】
 

花蓮縣豐濱鄉是被群山和大海環繞的土地,這塊上天賦予的臺灣瑰寶,是許多噶瑪蘭族歷經部落搬遷後的「家」,傳統技藝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新社部落裡的族人承襲著山海的靈魂與先民的驕傲,他們將香蕉樹樹幹的皮作為織布的原料,編織出一件件香蕉絲工藝製品,讓香蕉樹不只果實有經濟價值。從香蕉樹的種植、砍伐、刮絲、晾曬、分線、接線、綑線、整經到編織、染色等繁瑣的工序中,累積了噶瑪蘭族深厚的編織文化技藝。


然而,受到時代變遷的影響,年輕一代族人早已遺忘祖先引以為傲的織布技藝。為了找回逐漸被遺忘的傳統工藝文化,族人成立「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在部落正名運動與文化復興運動的同時,老一輩族人重新拾起傳統地機織布的技藝,儘管歷經挫折與失敗,但堅毅的族人從不向失敗低頭。


如今「新社香蕉絲工坊」被賦予傳承香蕉絲工藝文化的使命,將香蕉絲織布應用在日常生活商品,充份表達了部落族人的精神與文化價值,傳統技藝也再次成為族人的生活重心。希冀藉由部落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帶動部落經濟,他們要將這項獨特的傳統文化,從部落出發,向世界傳播,展現新社噶瑪蘭族的驕傲。


【多元化體驗在地部落文化】


文化與產業的關係相輔相成,新社香蕉絲工坊、深知「商品帶動文化,文化造就產業,產業促進經濟」,因此近年來將文化的概念融入各類的產品設計,推動藝術生活化、產業文化、文化產業化,建構一種新的設計型態,也是目前協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軸。


為了讓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產業,從社區、部落延伸到社會大眾的休閒生活裡,新社部落以香蕉絲編織DIY體驗,作為社區營造的媒介,帶起社區手作香蕉絲編織的文化風潮,並結合觀光休閒與文化教育,藉由深入的文化導覽解說,安排讓旅客了解噶瑪蘭文化與風俗、看見獨特自然景觀及教育性質的活動體驗,不同於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透過整體部落之行程規劃,推廣噶瑪蘭族在地文化,讓部落得以永續經營。


資料來源:2018在地工藝進化論(摘錄)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