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竹東九牧第

竹東九牧第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東九牧第為一堂屋六橫屋合院建築,興建於大正年間,為竹東大圳創設功勞者林春秀所起造。西河堂九牧第在竹東大圳開鑿以前已經落成,這是商議竹東大圳興築工事的重要場所,也是因應竹東大圳工事而創設的三益株式會社所在地。
九牧第約興建於大正十(1921)年之前,早於竹東大圳工程,之後再因應空間的需求陸續增、改建。此外,昭和十三(1938)年時林春秀曾部分整修,正廳屋瓦改以較耐久之水泥瓦。九牧第建築本體包含一堂屋六橫屋,規模宏大,建築完整保存了客家夥房屋的風水環境,形式與構造則反映出日治時期合院建築的新元素,再加上建築特反映了實用性(如左橫屋設為穀倉)與渾厚的風格特質,可以做為台灣農村農宅民藝美的代表性建築。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竹東大圳的貢獻者,同時也是九牧第的起造人林春秀(1875-1958),原籍廣東潮州饒平。其先祖在道光年間,組成「隆興號」,與九芎林姜家,六張犁林家等共同出資開墾三重埔、四重埔。大正八(1919)年創設有限責任之「二重埔販賣組合」,成為當地最大的茶葉通路,也曾擔任茶葉販賣組合會長。此外稻米生產也是大宗,在竹東圳開鑿完成以後二重埔庄的稻田面積有120甲,而頭重埔及三重埔的田業面積保守也有30甲。除了事業之外,林春秀也熱心於地方事務。日治時期他選任保甲役員,又任聯合壯丁團長,大正七(1918)年受佩紳章,後來又擔任學務委員與保甲聯合會長,在地方上有著甚高的名望。
林春秀是創設竹東大圳最大功勞者,水圳建成之後,不只在當時農業社會中,裨益廣大農民,即使是在今日,作為新竹科學園區水源的寶山水庫,仍仰賴竹東大圳作為導水路,成就了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九牧第的合院建築形式與擇址,反映漢人住居文化中的風水與宗族倫理脈絡傳統;其建築空間,反映台灣立基發展的農業社會文化特性;就營造技術而言,也反映當時的建築新技術。九牧第為竹東地方仕紳林春秀起造之夥房屋,除了是其故居,也是處理竹東圳開鑿事務之辦公場所,是見證竹東地區經濟發展史的重要建築。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