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1920年開工的嘉南大圳,其中於1924年率先通水的是雲林地區的濁幹線,至2024年通水灌溉滿百年;而臺灣蓄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於1973年完工,2023年也建庫滿50年;這些突顯了水利事業對雲嘉南平原社會的重要,同時也看見臺灣水利發展的縮影。
本館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時刻中推出本展,呼籲社會提升對水環境變遷的感知。觀展前,我們有三問:一、當打開水龍頭,水流洩而出,那麼水從哪裡來?二問,你曾注意過離家最近的那條水路是水溝、水圳或是自然河川呢?三問,綜觀全球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多為乾旱的沙漠地帶,而同樣有北回歸線經過的雲嘉南平原,為何卻成為臺灣的穀倉?這一切在今日看似理所當然,是否真是如此?
在大圳屆滿百年的時刻,本館用創新的博物館思維,以跨域共筆行動,提出「流域共構」的展示論述。2020~2023年,本館展開嘉南大圳跨域研究,用新視角看待過往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水環境,以歷史眼光提出對歷代水環境的新理解,除了看見臺灣歷代水利社會發展樣貌及歷代水利工程的行動者,提出水利工程中所藏的工程與環境的關係,也發現水利系統是跨專業與技術、具傳承且複雜的知識系統,最後提出流域共構了個人與社會生命關係的新觀點。

相關活動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