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咸豐十年(1860年)臺灣開港,准許安平、淡水兩港對外通商,於是各國相繼而來,派遣領事、劃租界、設洋行、建棧房。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開關徵稅,淡水開埠設關之初,全由中國人主掌管理,但到了同治二年(1863年)改派洋人擔任副稅務司後,實際上已是由外國人掌控了洋關的行政與稅務大權,考慮到洋人官員越來越多的情況,於是在同治五年(1866年)開始興建第一棟海關官邸提供稅關長居住,至光緒元年(1875年),海關再度購買官邸左側土地,另建兩棟宿舍,供秘書(書記)及其他海關關員居住。
然而在光緒十年(1844年)中法戰爭滬尾之戰中,官邸被炸毀僅存兩棟。甲午戰敗,清廷割讓臺澎,日軍接收淡水海關時爆發「永久借地權」問題,時任清廷滬尾海關末代稅務司馬士(H.B.Morse)聲稱海關附屬諸多不動產都是英人稅務司赫德私有,與日本政府交涉談判海關產權歸屬與移交問題,最後日本政府採取強硬態度直接接收,包括關稅務司官邸,並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新開設淡水稅關。
日治時期的淡水海關,因淡水港的沒落被基隆港取而代之,關稅關務漸少,兩棟官邸一度被當作賓館使用,大戰末期,兩棟官邸日漸荒廢,因而第二棟建築在光復後不久即予拆除。剩餘一棟被國民政府財政部海關臺北關接收,供當時稅務司署長李度所住,這棟洋房在西元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以「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之名公告為古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