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

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
山美,鄒語叫saviki,如同她的名字一樣,就像山一樣的美,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南區曾文溪中游的向南平地區域,為阿里山鄒族傳統的重要獵場之一,而達娜伊谷溪則是山美村鄒族子民的傳統漁獵場。在鄒族生命的長河裡,河川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豐饒的河川生態資源提供了生活無窮的寶藏?
長久以來鄒族子民相信,山有山神,河有河神,鄒人必須敬畏,鄒族原住民祖先訂下了一種傳統觀念那就是:「只取所需,過量不取。」一種適度保育,永續利用的古老文化,但是這種古老的文化,卻被外來的惡質文明所取代了,他們用毒魚、電魚、炸魚等趕盡殺絕的捕魚方式,侵蝕了山美所有大小溪流,這些強勢文明,因為魚獲量多取得容易,卻成為鄒族子民所仿效與學習的對象,使得原本部落中的河川倫理和秩序瀕臨瓦解,嚴重破壞了鄒族千百年來建立的河川倫理與規範,河神生氣了、魚被捕光了、村民有的也出走了,山美曾經一度寂靜沈默的哭泣著!這是民國七十七年前的事了。
民國七十八年山美鄒人開始覺醒,我們企圖喚回達娜伊谷溪逝去的青春,依著祖先流傳下來的規矩,共同立約維護生態環境,號召著要恢復大地之母原來的面貌,經過不斷的溝通再溝通,想法得到居民響應,把達娜伊谷溪邊的土地同意用共同管理方式,然後靠大家分工合作,全村攜老扶幼,24小時不眠不休,用輪流的方式去巡河。再經過兩、三年吧!溪裡的魚蝦明顯的增加了,原本是「屍橫遍陳,萬骨齊枯」的情況,因為生態的保育工作讓清澈的溪谷裏,呈現出成千上萬的魚優游其中閃耀鱗光的生態奇景。
消息越傳越開,各種媒體、遊客、保育團體,著了魔似的蜂擁而至,當他們親眼看到了數以萬計的魚時,只瞧見一個個瞠目結舌的,他們共同的結論就是:「沒想到在台灣竟然還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而他們共同的問題是:「你們是怎麼做到的?」族人悶著頭想,思索如何告訴他們這一段過程,思索著如何讓這些人知道這是鄒族傳統文化的一部份;同時,族人也在思索著,未來怎麼辦?
眼見台灣的山林、河川,在濫墾盜伐及工業污染下,不是變成「檳榔山」就是成為「黃河水」;而結果不是因利益所驅而漠視不管,就是力不從心而苦無對策。但是,山美的原住民就憑一份毅力與志氣,重構鄒族這片好山好水。族人已瞭解到,在山美達娜伊谷溪的所作所為,已不再只是族人的事,而更是代表台灣生態保育的標竿。
民國83年,山美社區發展協會正式成立。民國84年,第一座由民間設立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保育公園」也成立了,算是山美族人正式對外開放展現河川保育的成果。收取的清潔維護費,一方面代表來訪的朋友對生態保育工作的贊助,一方面也代表族人將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實踐河川生態保育的工作。獨立的經濟來源,穩固了山美社區的發展,也增強了族人的自主體質。除了可以發放學生獎助學金之外,還有老人津貼、結婚、生育、喪葬、急難救助及住院的補助金,這些就是因為成功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清潔維護費而來的!就這麼,生態保育的根就紮在每一個山美族人的心中,而這條路,山美人尤其走得挺拔,走得自信。
現在的每個山美人個個都是最優秀的捍衛土地的尖兵,但是只有當每個山美人都能夠站在人群之前,光榮 且驕傲的,將山美的一切娓娓道來,才算真正開始鋪陳壤土,準備依著族人自己的意思成長、茁壯。這是一場永無止息的生態革命之路,也是山美鄒族人的自主之路。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