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台中縣新馨社區關懷營造協會

台中縣新馨社區關懷營造協會
大肚山台地涵蓋龍井鄉4村及大肚鄉3村
一、範圍及戶數:
台地人口及居住分布情形:台地為大肚鄉、龍井鄉面東一隅,共有七村。
大肚鄉---瑞井村1458戶
蔗蔀村1307戶
自強村1199戶
龍井鄉---新東村1441戶
新庄村1542戶
東海村2697戶
南寮村4111戶
二、人口數:
大肚鄉---瑞井村5512人
蔗蔀村5140人
自強村4016人
龍井鄉---新東村4450人
新庄村6506人
東海村7610人
南寮村2098人
社區現況與課題
台地目前所面臨之課題
‧各鄉公所所舉辦之各類活動資源均不及於台地。
‧台地發展因東大、靜宜、弘光….等學區及榮總、澄清大型醫寮機構、工業區等因素吸引大批外來人口移入 ,生活素質的提昇,促進台地生態的改變。
‧台地單位人口密度已高於山下各村。
‧交通的改善,促進週休至台地都會公園及望高寮間之旅遊活動頻繁。
‧各村落間特殊景點,尚無系統性整合,突顯大肚山台地新文化。
南寮村
‧古老之台地四莊之一〈林姓〉
‧地廣、聚落集中
‧傳統農村景觀,社區老化
‧地景特殊--東西向縱谷三條,具開發價值。
‧產業—九尾草、蕃薯、芝麻、花生….等,產值僅存溫飽即可。
‧社區發展協會處於成長期,缺乏經驗,活力旺盛。
新莊村
‧古老之台地四莊之一〈陳、林〉
‧聚落集中,緊鄰開發中社區,處於新舊交融適應期。
‧傳統農村聚落,建築群新舊夾雜,社區老化
‧產業—九尾草、蕃薯、芝麻、花生….等,產值僅存溫飽即可。
‧社區發展協會與村長互動關係密切,社造經驗僅具概念,活力旺盛。
‧擁有台地重要之四箴國中及龍峰國小,對在地文化極為重視。
新東村
‧因為東海及週邊大學學生寄宿,以及大量外來人口移入,影響本村之發展甚鉅。
‧聚落集中,開發中社區,大部為外來人口,素質高、人際互動強;受週邊醫療系統〈榮總、澄清〉、大學〈東海、靜宜、弘光、嶺東、逢甲〉影響,商業互動推陳出新,形成特殊商圈。
‧社區發展協會在有心人士協助下,93年獲得社區營造點之補助。
‧社區道路狹窄,交通秩序紊亂。
東海村
‧因為東海及週邊大學學生寄宿,以及大量外來人口移入,以致人口密度暴增,由原新東村分村而來。
‧聚落集中,屬已開發中社區,大部為外來人口,素質高、人際互動強;受週邊醫療系統〈榮總、澄清〉、大學〈東海、靜宜、弘光、嶺東、逢甲〉影響,商街取向高格調、高品質,形成獨特之文化街。
‧理想國社區為社區營造之先趨及楷模。
‧社區發展協會、商街委員會、社區及大樓委員會,對社區發展均有期待。
‧社區道路狹窄,交通問題待解。
瑞井村
‧古老之台地四莊之一〈林姓〉
‧地廣、聚落集中
‧傳統農村景觀,古厝集中,社區老化
‧地景特殊--東西向縱谷,擁有湧泉井三口,植栽茂密,具開發價值。
‧產業—九尾草、蕃薯、芝麻、花生、苦茶….等,產值僅存溫飽以免荒置。
‧村長對社區發展充滿熱情,惟缺乏經驗。
‧社區環工隊是社區環境改造之主力
蔗?村
‧古老之台地四莊之一〈林、陳〉
‧聚落集中,村名因早期設有糖?而得名。
‧傳統農村景觀,社區老化
‧產業—九尾草、蕃薯、芝麻、花生、苦茶….等,產值僅存溫飽以免荒置。
‧社區環工隊是社區環境改造之主力
‧觀念保守,外力介入不易。意外是該村邊陲之地「立全社區」社造經驗豐富,獲獎連連。目前與該村關係模糊。
自強村
‧原為蔗?村之一部,早期為軍眷村「自強新城」,全為外來人口,興建後帶來台地聚落生態之大轉變。
‧因人口密度過高,於91年自蔗?村分割,成立自強村。
‧社區老化嚴重,全村為水泥叢林,缺乏土地及大型植栽,閒置房舍多。
‧產業—自強菜市場是社區傳統交易場所,亦是台地最大交易場所。對社區影響最嚴重的莫過於停車問題。
‧社區老人行為保守,每日打發時間之方式,僅有打麻將、下棋,生活缺乏變化。
‧社區觀念保守,介入不易。



大肚山台地工作室經營台地已有4年
社造經歷
\" 成立「大肚山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室」:編成工作團隊。
\" 工作室團隊:現有志工一人〈志工有業務〉,替代役二人、;義工三人。合作單位:有台地七村九個環保義工隊;社區管委會、各村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各小型社團…等。
\" 舉辦社區營造座談會:共舉行東海村、新東村、瑞井村、自強村各一場。
邀請地方人士參予談話會十數場次。
\" 人才培訓課程:1、瑞井村、蔗?村、南寮村已於93年陸續完成
2、小腳丫社區導覽員培訓完成3期〈單一社區簡介〉
3、成人社區導覽員培訓完成一期〈三個社區簡介〉
\" 舉辦社區親子活動:
成立社區老人會館,提供社區老人下棋、打牌之空間。
舉辦老人戶外旅遊、舉辦社區親子活動、舉辦冬至暖洋洋社區老人吃湯圓活動。
邀請東海、靜宜大學學生社團進入社區,照料獨居老人、小學生課後輔導…等。
\" 社區巷弄綠美化、舉辦92年大肚山台地籃球錦標賽。
\" 92年「親師合作年」與在地學校合作,由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間,產生互動關係,一、由家長協助教師製作教具,二、藉教具製作成果,舉辦閩南語教學示範。
\" 於嘉義成立「再造竹籬風華」工作室,積極推動最後眷村生活文化工作。
\" 93年台中縣社區營造點,獲補助經營瑞井社區營造,後續又獲得縣府計畫室補助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風貌營造計畫「瑞井生態公園營造」案
\" 93年獲文建會中辦室補助經營「石至名歸」再現蔗?石車產業文化新風貌
\" 94年獲國民健康局補助經營南寮村營建健康公園案


工作室現正積極協助新庄村投入社造工作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