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劉銘傳隧道

劉銘傳隧道
咸豐10年(1860年)清廷與外國簽訂北京條約,台灣的滬尾、雞籠、打狗、安平港陸續開放通商,清廷逐漸改變其治台政策。光緒11年(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被拔擢為首任台灣巡撫,展開積極經營。

光緒13年(1887年)4月28日,劉銘傳奏准建造鐵路,於台北府城東北側三板橋(今 來來飯店附近)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由記名提督 劉朝幹擔任總辦人,會辦為張士瑜、黨鳳岡、蔡斯彤、姚西漢,總工程師為英人馬禮遜(H.C.Mathesthon)及英人瓦特遜(W.Watson)、密轍爾(H.Hitchel),鐵路工程設計者為畢嘉(Becker)。全部工程總經費預算須一百六十萬兩,計劃招募商款及發行股票取得資金。經過三個多月的積極準備後,光緒14年(1888年)春,台北府至基隆段首先開工,並在獅球嶺開通隧道,光緒16年(1890年)8月竣工。

日本治台後,曾利用鐵路進行物資輸送,不久,總督府為了改善舊有鐵道急速爬坡及轉彎之缺點,進行全線路線之規劃。獅球嶺隧道亦為需要改線部份,新線的竹仔寮隧道於明治29年(1896年)5月動工,明治31年(1898年)2月竣工,竹仔寮隧道完成後,獅球嶺隧道同時停用。

民國74年(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獅球嶺隧道」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民國99年(2010年),考量與「獅球嶺砲台」名稱上容易混淆,參考相關史料後,更名為「劉銘傳隧道」。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