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

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
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開始有漢人到淡水地區墾殖,並在此地形成「滬尾庄」,此後因著淡水河中上游水利工程的開發,臺北盆地日漸發展,乾隆三十年(1765年)滬尾地區便形成了市街,進行商業等行為,並以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創建的淡水福佑宮為中心發展出崎仔頂的頂街、九崁街、米市仔街、公館口街等各街道。
施坤山(1878年-1931年)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先是放棄淡水廳巡查補的工作,明治四十年(1907年)獨資經營木炭公司,並於大正三年(1914年)取得石油代理商權,更收購日人經營的木材行,隔年搬入施家東興街現址,並購入位於淡水崎仔頂的施家古厝。該建築原先為鄭家所建,名為「榮記大厝」,此古厝建立最遲可追溯至道光四年(1824年),大正四年(1915年)施坤山戶籍遷入,直至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擬進行道路拓寬,計畫拆除施家古厝,在多方努力下,於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公告終止道路拓寬計畫,並將古厝列為古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