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自由之家

自由之家
自由之家古蹟群,始自1900 年陸續興建、增改建、修建,時間點與空間點上符合日治時期臺北重要都市計劃與南區變化,日治初期(1895 年)的臺灣總督府相關部門,主要以清領時期所移交的官方建築作為臨時辦公處所與官舍住宅,發展地區為沿淡水河群聚的大稻埕(城北)與艋舺(城西)一帶,城南與城東則尚處於未開發的原野之地。至1898(明治31)年後,才於臺北城內東門街及南門街闢建成總督府的官舍區域,臺灣銀行的官舍即在此一背景下建成,並提供臺灣銀行官員使用。

根據臺灣銀行總務室保存的「建築物改良情形填報表」(1951/10/9),臺銀副頭取宿舍(今嚴家淦故居)興建洋館的完成時間為1900 年7 月30日,供當時的柳生一義副頭取居住;而臺銀頭取宿舍(今自由之家)的興建完成時間則在1902 年3 月30 日。柳生一義於1901 年起升任頭取,但初期並未簡派副頭取,1906 年新9任副頭取下坂藤太郎及1912 年接任副頭取的中川小十郎均未居住於此,故柳生始終居於副頭取宅,而將規模較大的頭取宅改作為臺銀俱樂部使用,例如1909 年臺銀俱樂部在此舉辦「圍碁(圍棋)小會」,並在俱樂部附設運動場(即今中庭綠地至網球場所在)舉辦「臺銀俱樂部庭球會」。1911 年為獎勵俱樂部的運作,進一步捐建俱樂部附屬建築,由當時的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命名為「碧榕園」,設劍道與柔道二部,作為獎勵武士道之用。

1945年二戰後交由國防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作為外事招待所,接待外賓及國際友人之用;外交部使節回國亦多寄居於此,曾一度被稱為「大使之家」。在50年代臺北缺乏大型聚會及旅社,因此自由之家成為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世界反共聯盟(世盟)固定舉辦世界反共活動的主要場所。1967年9月世盟第一屆會議在臺北舉行,共有64個國家與地區、以及12個國際反共組織參加,谷正綱當選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大會通過了世界反共宣言與世界反共聯盟共同綱領。本建築早期也是胡適、殷海光、雷震等知識份子發行的思想開放政論雜誌《自由中國》重要集會演說地點。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