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位於三義鄉魚藤坪段,為臺鐵舊山線魚藤坪橋的第二代橋體,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完工啟用,總長154.6公尺、橋腳最高達到35.4公尺。「臺鐵舊山線─魚藤坪橋」始建於建於明治四十年(1907年),以磚石砌造橋腳、連拱、鋼板橋、上承式桁架組成,屬於複合材料鐵路橋樑。昭和十年(1935年)因中部大地震而受損嚴重,經鐵道部檢討後認為修復不易,決定在西側80公尺處另建新橋,即為「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由見新組承攬施工,昭和十三年(1938年)完工啟用,為鋼筋混凝土上承式鋼鈑橋。由鐵道部技手渡邊悟設計,設計時十分著重橋樑的耐震及穩定度,採用長25.4公尺共6節的鈑桁、重力式鐵筋混凝土造橋台,與結構輕巧堅固且耐震力極佳之中空鐵筋混凝土造橋腳的設計。施工時,因應「臺鐵舊山線─魚藤坪橋」河岸周邊工作場所狹小及峽谷地形架設橋桁的困難,採用內外兩片煙囪式模板依組立鐵筋、組裝、灌模、拆卸等四步驟,由下而上進行橋基施作。在鈑桁架設施工上,採用節塊推進工法,極具效率、不受地形影響,施工精細度極高,幾何線形需要非常精準的計算模式。「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完成後總長154.6公尺、橋腳最高達到35.4公尺。
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時,因為山線鐵路運輸飽和,無法增開列車以適業務需要,遂展開山線雙軌化工程,竹南到豐原間路段,因地勢崎嶇、坡度大彎道急、線型不良、隧道橋樑超過使用年限與安全堪慮等問題,另擇地段修建新線,並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開通新山線鐵路,舊山線從此走入歷史。「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見證大地震後,鐵道橋樑構造之演變,具日治後期鐵道橋樑建造技術價值,與第一代魚藤坪橋(今魚藤坪斷橋)皆為地震歷史的見證。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