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蕭在淦

蕭在淦
所謂「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新竹最熱鬧的北門城區每年定期舉行的廟會中,花燈是重頭戲之一。每年此時,各個城門所屬的城區居民都會絞盡腦汁、製作別出心裁的花燈與其他城區的花燈「互嗆」。十二歲時,蕭在淦為了「搏面子」,未曾拜師學藝做花燈的他在心裡暗許:我要讓做出來的花燈,成為全場最被讚嘆的主角。

 

天賦讓蕭在淦無師自通,創意始終源源不絕。「每年都要變花樣,否則樣款差不多,怎麼跟人家比呀!」年輕氣盛的蕭在淦因此年年受稱許,「不服輸」的好勝心為他奠下巧奪天工的精湛手藝基礎。

 

十七歲那一年,蕭在淦到日本學做飛機,臺灣光復後他返鄉經營百貨用品。今年已八十二歲的他回憶道:「閒暇時,心裡還是會想要做燈籠,有一年的元宵節,我做了一隻龍和一隻鳳到中正紀念堂參加比賽,結果一隻得到第二名,一隻是佳作。」獲獎的鼓勵更深植了他創作的企圖心!數十年下來,他已成為了臺灣國寶級的花燈老師仔。

 

從小就喜歡繪畫的蕭在淦,製作花燈時完全不預先構圖,他說:「圖案都在腦子裡啦!」他的作品都會先以鐵絲塑出景物之形狀,再以各色的內裡布接縫,沒有彈性的內裡布需要精確的裁剪與接縫功力,否則往往會缺臨門一腳,導致功虧一簣!因此蕭在淦的每件作品,均是歷經多年錘鍊的成果。

 

在〈明月蕉下兔〉這件兔年的應景作品中,蕭在淦以鐵絲建構跳躍的小白兔身形,再以銀線接縫兔子嘴上的觸鬚、紅眼,使整隻兔子栩栩如生。因為兔子性喜在具有寬葉的香蕉下睡覺,故此作除了明月與兔子外,香蕉更成為畫龍點睛之作,綠色的香蕉叢搭上枯黃的葉子,使整個作品活潑而生動。

 

廟會中,舞龍、舞獅是廟會中不可或缺的重頭戲。據史書記載 ,舞獅最早源於北魏武帝時,是招待西域使節來訪時歌舞助興的活動之一。〈祥獅戲球〉以紅色裡布為獅身基色,意表祥瑞之氣,復以綠色為獅毛,形成鮮麗的對比色,獅頭曲捲的鬃毛則延伸至身體及尾巴。蕭在淦以精雕細琢的手法,型塑出華麗的獅身與威猛的獅首,獅子的前腳踩踏著五顏六色的彩球,使眼前的獅子彷彿動了起來。

 

根據史料記載,舞龍起於漢朝,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在〈祥龍獻瑞〉中,蕭在淦以中國龍袍之色彰顯龍之尊。龍頭與身軀在製作前必須精細抓出比例,方能製作出神龍活現之氣勢!「形體都在腦子裡,拿著鐵絲很自然就折出樣子來囉!然後再剪布裡貼縫。」龍鬚、龍身上的鱗片與腳爪,細緻到令觀者僅能以鬼斧神工嘆為觀止來形容。

 

「大家都沒看過龍和麒麟,這種作品反而更有發揮創意的空間。」蕭在淦以台語說。作品〈麒麟〉以綠色為身體主色,金色交錯出鱗片,頭部更是功夫表現的重點,其以紅、白、黃、綠、粉紅、金等色,交織出瑞獸之神采,工繁細膩自不在話下。

 

〈孔雀〉絢爛的羽毛令人驚豔!蕭在淦將孔雀安置於粉色、紅色、橘色的大理花上,斑斕耀眼的羽毛搭上鮮麗的花朵,整體色調融合而不突兀。每一朵花皆是以手工折出再用各色裡布包縫,呈現出花瓣鮮嫩的肌理,仿若在土地上恣意盛放的花朵。孔雀五顏六色的翎毛更柔軟如實,蕭在淦表示,孔雀翎毛上都接了燈泡,在夜裡一閃一爍更增添孔雀的華麗。

 

〈孔雀開屏〉也是蕭在淦的傑作。孔雀在求偶或遇難時,都會開展出媚麗的「斑眼」,一來向雌鳥展雄風,二來以「斑眼」迷惑敵人,雌鳥因此成為妻妾,敵人則受其豔麗而炫目,孔雀即趁機逃之夭夭。蕭在淦沿其〈孔雀〉之作,展延出〈孔雀開屏〉,無論雄鳥頭頂上的羽冠,或尾羽豎成狀如扇形的「斑眼」,生動、燦爛耀眼,細巧的作工幾乎尋不出接縫處。當每個 「斑眼」的燈一閃一爍時,觀者莫不發出驚嘆之聲。

 

蕭在淦表示,這些作品講究慢工細活,一個作品完成的時間少則二、三個星期,多則一個餘月。「現在很少人願意花時間學這種民俗啦!」今年已經八十二歲高齡的蕭在淦無奈地說。儘管年事已高,但身體健朗的他,在閒餘時仍不斷地發揮創意,慢慢地做,決意為後代子孫留下美麗的回憶。(30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類似設施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