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尖石TAPUNG古堡(李崠隘勇監督所)

尖石TAPUNG古堡(李崠隘勇監督所)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尖石TAPUNG古堡俗稱李崠山古堡,日治時期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民國九十二年指定為古蹟,並正式以原住民語TAPUNG古堡稱之。古堡位於新竹、桃園交界地帶,海拔1914公尺,視野遼闊,可瞰制三光、秀巒、玉峰等原住民部落,附近地區為日治時期泰雅族與日本軍警浴血戰鬥的古戰場。
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原住民抗戰最久,明治四十(1907)年起在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五年理蕃政策」下,新竹廳及桃園廳方面各集結大批軍隊及警察隊,設立隘勇線,逐漸向山區推進,以征討泰雅族原住民。明治四十四(1911)年以新竹廳長為部隊長,編成二千餘人的討伐隊伍,向部落發動猛烈攻擊,雙方在李崠山數度激戰,死傷慘重,日軍警固守李崠山頂,構築砲台工事,並以砲火猛轟山地部落才迫使原住民屈服。
大正元(1912)年尖石「其那支(秀巒)」、「馬利可灣(玉峰)」等社原住民,趁颱風夜襲擊警備人員,破壞隘勇線。同年九月日方兵分兩路,壓制散居馬利可灣溪的原住民部落,並於李崠山頂高地構築堅固砲台。次年(1913)於李崠山頂設立討伐隊司令部,新竹、宜蘭、桃園三方同時進行掃蕩,同年七月「其那支」、「馬利可灣」等社繳械投降。日本軍警征討期間,在砲火摧殘之下,泰雅族原住民死傷慘重,為台灣寫下一頁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TAPUNG古堡兼作砲台及指揮所,平面呈四邊形,東西兩側各設稜堡一座以利防禦,大門在西北側,門外設隔牆一堵,以防止砲火直接由大門波及堡內工事。古堡四壁及稜堡共設射口31個,西北壁根設有儲水槽,壁體下層為鐵絲混凝土夾土壁,內側設有扶壁柱加強其結構,壁體上層則為磚砌。TAPUNG古堡大門門楣原掛有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題的「慎守其一」匾額,可惜現已遺失。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TAPUNG古堡為日治時期鎮壓原住民的軍事防禦工事,見證「五年理蕃政策」下以武力鎮壓迫使原住民屈服的歷史遺跡,也是原住民抗日的浴血戰場,極具歷史證物價值。就古堡本身構造而言,當時大膽地採用鋼筋混凝土來興建,且因應山區交通不便以鐵絲數股綑紮成鋼筋,這種特殊的鐵線混凝土構法頗具建築技術史價值。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