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相傳配天宮創建於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據說有位東石半月庄人士:林馬,篤信媽祖,每年均遠赴外地的媽祖廟參拜,由於旅程十分艱辛,因此在這年自湄州迎回媽祖神像,以在家中祭拜。迎回神像的回程,林馬經過朴子溪南岸朴(樸)樹下的茶棚,便歇腳休息,而附近居民得知此事,商請停留幾天,讓民眾可以參拜媽祖,可是數日後,當林馬欲啟程返家,神像卻變得沉重無法移動,擲筊問卜之下,神明表示永遠鎮守在此,於是民眾隨即搭建小廟祭祀;剛好廟旁有棵樸仔樹,所以作為廟名,稱作「樸樹宮」。之後聚落以本宮為中心向外發展,故朴子舊稱「樸仔腳」,即是得名於此。
「樸樹宮」後來更名為「配天宮」,原因年代眾說紛紜,根據較可信的說法是:1865年(清同治四年)重修工程落成時,廟方董事將廟名取意「配享千秋馨香、功參天地造化」而更名。
配天宮由於香火鼎盛,歷年來修建不斷,最早是在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擴建中殿和拜殿,清乾隆、嘉慶乃至於清同治年間,約每隔半世紀即進行修建。乃至於1915年(日大正四年)的第四次修建,據信是由漳州名師陳應彬主持,採用「對場作」的方式,並首開日本官方補助臺灣廟宇修建之例。二戰後較大的變動有: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重修後殿、新建了鐘鼓樓;1975年至1977年(民國六十四至六十六年)興建香客大樓;1981年(民國七十年)改建東西廂房。
元宵節結花燈是配天宮百餘年來最具特色的慶典,起源也和王得祿將軍有關。相傳嘉慶皇帝曾敕賜王將軍,可自行在府內舉辦花燈盛典供年邁的兄嫂觀賞,後來王將軍將花燈移至配天宮,藉此祝賀媽祖,且供民眾欣賞,燈會便成為本宮的元宵節傳統。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